[发明专利]一种可控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的保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8400.1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3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赵俊平;朱礼蔚;王一凡;王雷;徐侠;梅志翔;王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益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G01R31/08;H02J3/16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电抗 器匝间 短路 故障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的保护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可控电抗器电气量:网侧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控制侧三相电流;步骤2:根据电气量计算控制侧零序电流,网侧负序电压和负序电流;步骤3:将控制侧零序电流作为保护启动门槛进行保护启动判断;步骤4:利用网侧负序电压和负序电流计算负序功率方向角,作为故障位置的判断依据;步骤5:小匝间故障时,使用动态均值方法处理负序功率方向角再判断系统里故障发生的位置。本发明采用控制侧零序电流和网侧负序功率方向原理相结合的保护方法,可以提高可控电抗器控制侧匝间短路保护的灵敏度;采用动态均值的方法处理小匝间短路时负序功率方向角波动的问题,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控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的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用电量在不断增加。然而,电力生产中心和用电负荷中心位置较远,不能实现电能的就近供给,需要大容量、长距离的输电系统输送电能。随着输电容量的不断增加,现有的超高压输电系统已经出现了输电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发展特高压输电系统来解决该类问题,形成以特高压输电系统为骨干网架的电网布局,解决用电负荷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真正达到充分有效利用全国能源的目的。
特高压输电系统电压等级高,线路上无功功率大,容易产生由不对称短路或甩负荷引起的工频过电压,不同区域的电网间交换功率增加会使输电线上功率的波动增大,电压变化加剧,电网的无功和电压控制问题突出,电力系统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通常给高压输电线路加装高压并联电抗器来解决线路的电容效应,改变线路电压分布,同时可进行无功补偿。高压并联电抗器可以降低线路有功损耗,抑制工频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限制潜供电流。但是,传统的并联电抗器容量固定,不可调节。特高压输电线路潮流变化大,固定电抗器难以及时、有效地控制电压,会限制线路地输送能力。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大规模的接入更加剧了输电通道上的电压和无功的控制难度。可控电抗器无功补偿容量可以按需调节,动态补偿输电线路上过剩的无功功率,提高线路电压的稳定性。
可控电抗器结构较为复杂,故障率高于相同电压等级的其他设备,尤其是可控电抗器本体的匝间故障,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故障,同时也难以检测出来,对保护的要求较高。
目前,较为常见的可控电抗器匝间故障保护方法一般是基于磁平衡原理的差动保护和零序功率方向保护,在短路匝比较大时可以检测出故障的发生,但小匝间短路时,难以检测出故障,灵敏度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控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的保护方法,采用控制侧零序电流和网侧负序功率方向原理相结合的保护方法,可以提高可控电抗器控制侧匝间短路保护的灵敏度;采用动态均值的方法处理小匝间短路时负序功率方向角波动的问题,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控电抗器匝间短路故障的保护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可控电抗器电气量:网侧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控制侧三相电流
步骤2:根据电气量计算控制侧零序电流网侧负序电压和负序电流
步骤3:将控制侧零序电流作为保护启动门槛进行保护启动判断;
步骤4:利用网侧负序电压和负序电流计算负序功率方向角作为故障位置的判断依据;
步骤5:小匝间故障时,使用动态均值方法处理负序功率方向角再判断系统里故障发生的位置。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步骤2所述控制侧零序电流
上述的步骤2所述网侧负序电压和负序电流计算公式为其中a=ej120°=1∠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益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益邦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84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