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泥包砂型薄储层地震特征的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8344.1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9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鲍祥生;裴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G01V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国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砂型 薄储层 地震 特征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泥包砂型薄储层地震特征的识别方法,步骤如下:获得目的层的地震子波;计算出视主周期PAM;计算出目的层的泥岩速度Vm和砂岩速度Vs;判断目的层砂岩是否集中在半个视主周期内;计算出共振加强区和共振减弱区的厚度范围;构建砂岩厚度逐渐递增的泥包砂地质模型;将目的层分为泥岩区、共振加强区和共振减弱区;在给定雷克子波情况下得到模型合成地震记录,并标注共振区反射范围;对照泥包砂地质模型,对共振区范围内的地震波形进行类型划分,建立不同类型地震波形及振幅与砂体发育之间的关系。本发明可以对泥包砂类型地震剖面上的信息进行较好解释,有利于利用地震剖面上的信息来帮助解释,有利砂体发育,降低勘探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层地震特征的识别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泥包砂型薄储层地震特征的识别方法,属于地质勘探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全球大多数陆相砂泥沉积为主的盆地中,随着盆地中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化,厚储层油气藏被发现的几率越来越小,目前新发现的油气藏主要以泥沙互层特征的薄储层油气藏为主,这类油气藏的发现难度远比厚储层油气藏的发现难度大。为更好地发现这类薄储层油气藏,就需对这类油气藏的表现特征进行更好的识别。在众多典型薄储层砂泥组合类型中,泥包砂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组合类型。开展泥包砂类型的薄储层地震特征识别,对该类薄储层油气藏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薄储层地震特征的识别,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
2008年,Li Guofa等为考察复杂陆相沉积地层河道砂体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通过建立河道砂沉积地质模型,然后开展声波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研究表明由于波场干涉的影响,地震反射同相轴与河道砂体之间不具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地震反射同相轴的产状不能代表地下砂体的真实产状,波场干涉形成的同相轴很可能导致砂体解释的误差和陷阱。
2014年,胡玮等通过泥包砂的单层砂体模型叠前正演指出,当砂岩比较薄时,比如为10m、5m时,上下界面响应信号出现调谐现象,调谐振幅随偏移距增加而增大,相位随偏移距没有发生变化。
2017年,鲍祥生等通过利用楔状模型的二维正演研究指出,砂泥岩薄互层组合楔状模型的顶部反射振幅具有与单层楔状体类似的反射特征,利用该反射特征结合钻井数据可预测砂泥薄互层横向砂体发育厚度。
2020年,曹思佳等从提高资料品质和分辨率的基础上开展薄储层识别研究,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蓝色滤波,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和分辨率,在此基础上利用敏感属性、反演等技术来刻画薄层砂体分布。
公开号为CN 107942405B的中国发明专利“预测砂泥岩薄互层砂体累积厚度的方法”公开了一种预测砂泥岩薄互层砂体累积厚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均方根振幅、质心频率来预测薄互层砂体累积厚度。
公开号为CN 11122103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薄储层厚度定量预测的方法和装置”公开了一种薄储层厚度定量预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是建立目标区域内薄储层的调谐厚度与实际厚度之间的转换函数,然后利用该函数来预测未知薄储层的实际厚度。
公开号为CN 11041266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基于地震多属性深度学习的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震多属性深度学习的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薄互层的反射振幅提取属性,然后进一步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砂岩厚度和岩相分类。
公开号为CN 10997586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基于分频道集的薄储层地震预测方法”公开了一种基于分频道集的薄储层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对地震道集数据体进行分频扫描,获得不同频率的分频道集数据体,提取其中的高频道集数据体做为基础道集资料,然后利用高频道集数据体展开工作来获得薄储层砂体的预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83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件内螺纹检测设备
- 下一篇:研磨盘双向可调的单向齿轮箱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