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织带的封口方法、针织带和针织衫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8102.2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7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郝玉梅;高丽忠;李娜;金永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04 | 分类号: | A41D1/04;A41D27/00;A41D2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覃蛟 |
地址: | 017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 封口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针织带的封口方法、针织带和针织衫,涉及纺织技术领域。针织带的封口方法分别在针织原带的待切开位置的两侧分别进行封口操作,然后再进行切开得到两个均具有封口边的封口针织带。封口操作所采用的针法包括之字形线迹、平针线迹和之字曲折线迹,并结合各步骤的起点和终点的控制,保证了封口的效果。本申请中的封口方法能够利用机器实现自动化操作,避免了传统的手缝针或钩针进行串套锁边的工作,显著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利于节省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针织带的封口方法、针织带和针织衫。
背景技术
针织衫开衫的门襟大多数会用到四平针带子,由于针织组织的脱散性,首尾必须锁边,传统的锁边都是手工进行,用手缝针或钩针进行串套锁边。手工锁边,需要技术工人按照四平针的组织纹理对线圈上下钩套锁边,或者直接从活套里来回串套封口,非常费时费力,即使是用最简单的串套式锁边,也需要对每个线圈进行穿针引线,且在穿着过程中容易拉开、松动、变形。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带的封口方法,旨在通过封口方法的改进使封口操作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带和针织衫,其生产成本低,且针织带的封口效果好。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针织带的封口方法,在针织原带的待切开位置的两侧分别进行封口操作,再于待切开位置处切开得到两个均具有封口边的封口针织带;其中,针织原带的待切开位置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封口花样均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长度方向延伸的距离与针织原带的尺寸相适应,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一侧的封口操作所采用的锁边花样包括依次锁边的之字形线迹、平针线迹和之字曲折线迹;之字形线迹的起针点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之字形线迹的结束点位于第二端处;平针线迹的起针点位于之字形线迹的结束点,平针线迹的结束点位于第一端处;之字曲折线迹的起针点位于平针线迹的结束点,之字曲折线迹经过第二端之后继续向第一端锁边,之字曲折线迹的结束点位于第二侧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第二侧的封口操作所采用的锁边花样包括依次锁边的平针线迹和之字曲折线迹;平针线迹的起始点位于第一侧的之字曲折线迹的结束点,且经过第二侧的第二端之后继续锁边至第一端;之字曲折线迹的起始点位于平针线迹的结束点,之字曲折线迹经过第二端之后继续锁边至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封口花样的宽度均为对应的之字曲折线迹的宽度。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针织带,其采用上述封口方法对针织原带进行封口而得。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针织衫,其包括针织衫主体和上述针织带,针织带连接于针织衫主体的边缘,以利用针织带形成针织衫的门襟。
本发明提供的针织带的封口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改进针织带的封口方法,分别在针织原带的待切开位置的两侧分别进行封口操作,然后再进行切开得到两个均具有封口边的封口针织带。封口操作所采用的针法包括之字形线迹、平针线迹和之字曲折线迹,并结合各步骤的起点和终点的控制,保证了封口的效果。本申请中的封口方法能够利用机器实现自动化操作,避免了传统的手缝针或钩针进行串套锁边的工作,显著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利于节省生产成本。
需要强调的是,该封口方法完全颠覆了传统毛衫毛带的封口方法,将复杂的手工技术作业自动化生产,可缓解用工荒的问题。
需要补充的是,发明人为实现针织带封口的机械化操作进行了不断探索,其中包括锁边花样的尝试、起针位置的优化等,通过控制锁边花样和起针位置才能保证封口的效果。若改变锁边花样或者起针位置等关键控制点,则可能导致封口的效果不好,不能实现牢固地封口。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81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