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鳍棘鲷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6052.4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0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蔡有森;蔡春有;李伟;蔡建顺;黄春仁;蔡四川;陈贞年;蔡金泉;蔡惠明;吴光灿;罗磊;王景宝;蔡智怀;陈艺斌;刘赐福;蔡艺新;陈猛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23K50/80;A23K10/12;A23K10/18;A23K10/20;A01K61/00;C12N1/12;C12R1/89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美燕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三亚市崖***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鳍棘鲷 室外 生态 池塘 人工 育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黄鳍棘鲷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育苗池塘:池塘清淤,消毒,暴晒,引水入塘;池塘中接入小球藻,并施以发酵鸡粪作为肥料,施肥后接入轮虫;2)布苗:将初孵仔鱼引入育苗池塘;3)育苗期间调控环境因子:仔鱼3~20日龄,水体pH7.0~7.5,盐度25~30‰;21~30日龄,pH 8.2~8.5,盐度28~33‰;水中溶氧大于5mg/L;4)投喂:7日龄前不投喂,7~20日龄投喂桡足类幼体;并且7~20日龄期间水中每天补充发酵鸡粪;15~30日龄还投喂发酵饲料。采用本发明育苗方法,育苗30天后,鱼苗成活率高,成活率为89%以上,鱼苗生长速度快、活力强且体长均匀,平均体长达到36mm以上,体长标准偏差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鳍棘鲷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黄鳍棘鲷(学名:Acanthopagrus latus)是鲷科、棘鲷属的一种海鱼,俗名黄立鱼、黄脚立、黄墙、赤翅等,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地区。黄鳍棘鲷营养丰富,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颇受消费者喜爱,在海水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黄鳍棘鲷的育苗方式主要分为室内水泥池育苗和室外池塘育苗两类方式。室外池塘水体中是由多种动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而鱼苗(特别是初孵仔鱼)游泳能力差,摄食能力弱,容易受到水体环境影响,也容易被水体生物所侵害,导致出苗率低。此外,室外池塘容易遭遇室外恶劣条件的影响也是导致鱼苗死亡,鱼苗的生长状态不一致,鱼苗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因此,如何构建一个相对稳定且符合黄鳍棘鲷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以及仔鱼游动能力较弱特点的池塘育苗生态系统是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着池塘育苗过程中的鱼苗的存活率及生长速率。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鳍棘鲷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
本发明方案包括以下方面:
一种黄鳍棘鲷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包括:
1)选择育苗池塘:池塘清淤,消毒,暴晒,引水入池塘;池塘中接入小球藻,并施以发酵鸡粪作为肥料,施肥后接入轮虫;
2)布苗:将初孵仔鱼引入育苗池塘;
3)育苗期间调控环境因子:
仔鱼3~20日龄,水体pH7.0~7.5,盐度25~30‰;21~30日龄,pH 8.2~8.5,盐度28~33‰;水中溶氧大于5mg/L;育苗池塘处于室外,水温及光照等不可控,育苗期间未对水温及光照条件进行控制,但对育苗不同时期的pH和盐度进行了严格调控,该调控的目的是促进生物饵料及鱼苗的合理生长,维持水体环境的稳定,提高存活率,降低鱼体长的不均一性。
4)投喂:
7日龄前不投喂,7~20日龄投喂桡足类幼体;并且7~20日龄期间水中每天补充发酵鸡粪;15~30日龄还投喂发酵饲料。通过施肥培育水体中的生物饵料,并在后期补充发酵饲料,为鱼苗提供丰富合理的营养,并提高鱼苗的游动能力,使得水中鱼苗均能获得养料,达到合理的养殖水体生态平衡,保持鱼体体态均匀,满足出苗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未经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60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