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融合异源数据的宽深神经网络心肌梗死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3025.1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0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蓝天;吴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芯动卫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346 | 分类号: | A61B5/346;A61B5/349;A61B5/3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融合 数据 神经网络 心肌梗死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融合异源数据的宽深神经网络心肌梗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数据预处理,读入12导联的心电信号的数据,采用小波变换滤除原始心电信号中的工频干扰,采用巴特沃斯带阻滤波器滤除肌电干扰,采用中值滤波滤除原始心电信号中的基线漂移;
S2:心拍数据提取,通过小波变换检测R波位置,进而对R波前后数据点进行固定长度截取,从而完成对心拍数据提取;
S3:异源数据预处理,对于病人病历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出用户个人病历中与心肌梗死可能相关的特征进行预处理,并构建交叉特征;
S4:模型搭建,搭建联结12导联的心电信号与病人病历数据的宽深神经网络模型,宽度部分为广义线性回归模型,深度部分为七层全连接层,两个部分的输出各自构成损失函数的一部分;
S5:训练模型参数,初始化所述宽深神经网络的参数,将构建好的数据集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训练集样本对模型宽度与深度部分进行联合训练,生成所述宽深神经网络的参数并保存;
S6:模型预测,对测试集样本进行自动识别,获得心肌梗死的二分类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融合异源数据的宽深神经网络心肌梗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读取降噪后12导联的心电信号数据,对每个导联心电信号根据同一时刻R波峰值处的位置固定向前截取200个样本点,向后截取400个样本点,使得每个导联的每个心拍固定截取600个点的数据,对相同时刻R波顶点每个导联所截取的600个点的心电信号进行行级上的拼接,此时原始每个心拍的心电信号的数据形成12*600维的样本,作为宽深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数据X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融合异源数据的宽深神经网络心肌梗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包括:对病历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出与心肌梗死可能相关的信息,包括14个病人特征;对病历数据:性别X21、所属年龄段X22、血型X23、是否胸痛X24、是否胸闷X25、是否心绞痛X26、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X27、是否有相关家族遗传病史X28、静息血压变化是否异常X29、血脂含量变化是否异常X210、心肌酶含量变化是否异常X211、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是否异常X212、白细胞含量变化是否异常X213、钙蛋白含量变化是否异常X214这14个离散型特征,首先利用one-hot方法进行编码,生成多维的互斥离散化向量,其中所属年龄段X22为10维互斥向量,血型X23为34维互斥向量,其他均为2维互斥向量,然后将生成的向量依次在行级上拼接,此时原始每个心拍的心电信号的数据形成64维的样本,作为宽深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数据X2;进而对这14个病人特征两两之间进行交叉,共进行91次交叉,得到91个交叉特征,对每个交叉特征使用one-hot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融合异源数据的宽深神经网络心肌梗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one-hot编码,表示如下:其中,X2k1、X2k2分别表示第k次交叉的两个病人特征,为one-hot向量,为张量积,φ表示将一个n×m矩阵的所有行合并成,转换成一个n*m维的向量,X3k表示第k个交叉特征,为one-hot向量,维度为d(X2k1)*d(X2k2),d(X2k1)、d(X2k2)各自表示第k次交叉的两个病人特征向量维度;将所有交叉特征向量在行级上拼接,共得到1660维向量,作为宽深神经网络模型输入X3,表示为:X3=[X31,X32,..,X391]∈R16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芯动卫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芯动卫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302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