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青蒿素含量快速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1330.7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6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唐利忠;朱旺冲;孙小成;欧阳国春;雷干农;谢宜芝;蒋小军;周舰;孙洪波;王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33;G01N1/4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高志永 |
地址: | 425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蒿素 含量 快速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青蒿素含量快速检测方法,涉及青蒿素含量检测方法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最佳吸收波长;背景干扰的确定和消除;建立标准曲线;样品的处理及测定。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直接采用95%乙醇水浴加热浸提的方法,减少了样品前处理环节,降低前处理时长和随机误差;另外,本发明通过利用NaOH溶液与非青蒿素干扰物质、NaOH溶液与青蒿素在室温下反应存在的时间差来最大限度消除背景干扰,结果表明,其检测结果与标准HPLC法检测值一致性较好,且不需要进行线性拟合修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青蒿素含量检测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青蒿素含量快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联合疗法是目前治疗疟疾的最有效的方法,由于国际市场对青蒿素晶体原料的旺盛需求,而青蒿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实现工业合成对植物提取替代,导致近年来青蒿种植和原料提取加工产业在我国重庆、广西、广东和湖南等地迅猛发展。然而,不同种子来源、不同生长环境,甚至同一环境下不同栽培技术措施对青蒿素含量均有较大影响,因此,开发出一种能快速抽样检测的青蒿素含量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青蒿素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法检测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法。中国药典2020(二部)中采用石油醚(30~60℃)索氏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该方法虽检测结果准确,但对仪器设备和检测人员素质要求高,且前处理时间较长,操作复杂繁琐的缺点,难以满足青蒿原料加工厂对检测速度的要求。
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下简称紫外法或UV法)一般用在原料质量的快速检测中,该方法对检测准确度要求不高,但能加快检测速度,降低操作难度,大大降低原料质检成本。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时,主要以弱极性提取剂石油醚为溶剂,利用索氏提取或超声水浴提取样品中青蒿素,来降低非青蒿素背景干扰成分的溶出,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但索氏提取时长均在2h~24h之间,且需要多次提取、洗脱,然后用适当浓度乙醇来溶解浸膏,以充分溶解氢氧化钠促进青蒿素结构转化,此过程较为繁琐,且费时费力。另外,超声提取由于难以控制提取过程温度导致同一样品不同批次检测结果重复性较差。 此外,前人研究主要以空白溶液或完全未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样品溶液做参比,不能准确有效地消除检测中的背景干扰问题,导致检测结果与标准HPLC法检测结果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虽然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进行了修正,但未能有效消除因样品不同带来的随机误差。此外,前人也尝试以紫外法检测原料青蒿素含量时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采用C-18萃取柱洗脱杂质的方式,有效避免了非青蒿成分对λ259紫外光的吸收,实现了青蒿素的准确检测,但该方法依然存在前处理过程复杂、萃取柱昂贵、超声提取温度难以控制导致的重复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青蒿素含量快速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最佳吸收波长;
S2:背景干扰的确定和消除;
S3:建立标准曲线;
S4:样品的处理及测定;
所述样品的处理及测定包括以下步骤:
S41:青蒿叶50℃烘干后粉碎过筛;
S42:取粉碎后的青蒿叶并加入95%乙醇进行水浴加热提取,对提取液进行离心;
S43:取离心后的上清液0.32mL加入95%乙醇1.28mL后再加入0.2%NaOH溶液6.40mL配制青蒿素样品溶液;
S44:将所述青蒿素样品溶液50℃水浴加热30min,快速冷却后加入弱酸性水稀释10倍得到待测样品;
S45:取步骤S43中的青蒿素样品溶液0.32mL,加入95%乙醇1.28mL,再加入6.4mL弱酸性水,摇匀,取0.8mL混合液,加入6.56mL弱酸性水,检测前加入0.2%NaOH 640ul的摇匀作为参比溶液,20s内进行样品检测。
进一步地,步骤S1中确定所述最佳吸收波长的具体步骤包括:
S11:取青蒿素标准品0.1000g加95%乙醇配制成浓度为1.0mg/mL的第一青蒿素母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13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