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型空腔楼板、模具及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8051.5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2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斌;张智峰;李胜;姜泽文;黄小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泛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02 | 分类号: | E04B5/02;E04C2/30;E04C2/28;B28B23/02;B28B7/16;B28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型 空腔 楼板 模具 加工 工艺 | ||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型空腔楼板、模具及加工工艺,包括混凝土主板、设置在混凝土主板内的金属网笼以及填充在金属网笼内的填充内模;所述金属网笼沿着混凝土主板的长度方向排布若干个,相邻的所述金属网笼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填充内模在金属网笼内均匀分布,并填充满金属网笼内部空间,所述填充内模内设置有轻质填充物。本申请的空腔楼板结构简单、强度高、施工步骤简单,大大提高了空腔楼板的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轻型空腔楼板、模具及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飞跃发展,混凝土空腔楼板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空腔楼板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现浇混凝土空腔楼板,另一类是预制与现浇结合的混凝土空腔楼板。现浇混凝土空腔楼板的技术实现措施主要是借助填充“内模”于现浇混凝土之中。实现空腔楼板的填充内模现阶段均为整体式构件,这些构件可以是空心的筒芯、箱体,或是轻质实心的筒体、块体。但是,其用途相同,仅仅作为填充物,其构造相同,均为整体式构件。混凝土空腔楼板技术虽已问世多年,但是其结构比较复杂,导致其施工程序复杂,现场现浇混凝土的量巨大,既不节能也不环保,且技术操作难度高,施工周期长等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关技术中的空腔楼板由底板、金属桁架、空腔构件和肋梁面层组成,底板是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金属桁架一部分预埋在底板内,一部分外露在底板的上面,空腔构件设置在金属桁架之间的底板的上面,肋梁面层由金属桁架及浇灌于金属桁架上部的混凝土形成的,肋梁面层与底板、空腔构件浇捣混凝土共同组成装配式空腔楼板。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空腔楼板采用分层结构,结构之间连结性差,导致空腔楼板整体结构强度受到影响,并且不易施工制作。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空腔楼板结构的整体性和结构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轻型空腔楼板、模具及加工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轻型空腔楼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轻型空腔楼板,包括混凝土主板、设置在混凝土主板内的金属网笼以及填充在金属网笼内的填充内模;
所述金属网笼沿着混凝土主板的长度方向排布若干个,相邻的所述金属网笼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填充内模在金属网笼内均匀分布,并填充满金属网笼内部空间,所述填充内模内设置有轻质填充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在混凝土主板中设置多个金属网笼,金属网笼替代钢筋笼起到对楼板加固的作用,更够更好的与混凝土结合在一起,使楼板的结构更完整,强度更高;然后在金属网笼内布设填充内模,既能够对混凝土主板内部起到填充的作用,还能够降低混凝土主板的总体重量,减少混凝土材料的使用,同时填充内模在混凝土主板中形成一个填充层,内部填充轻质填充物,可以根据填充物的特性,使楼板具有一些优良的特性。
可选的,所述金属网笼包括六个围成矩形箱体的金属网板,其中位于四周的侧网板的下侧向下凸出,所述侧网板的上侧设置有金属吊环,所述金属吊环伸出至混凝土主板表面露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网笼六面封闭,能够将填充内模限制在其内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防止填充内模掉落;金属网笼的侧网板向下凸出,避免金属网笼的下表面直接露在混凝土主板的下表面,使金属网笼下方有较厚的混凝土结构;金属网笼上设置金属吊环,在金属网笼安装和运输时,方便对其进行吊运,楼板浇筑完成后,也方便对楼板进行吊运。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主板内还设置有支撑主梁,所述支撑主梁沿着混凝土主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支撑主梁穿过金属网笼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主梁将多个金属网笼串在一起,保证了多个金属网笼之间的高度一致,同时增强了楼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对楼板进行了结构加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泛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泛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80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