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破碎软弱围岩掌子面加固应力应变数字化数据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1346.X | 申请日: | 202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0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高军;汤宇;刘德安;林晓;孟国基;王圣;罗红明;王峰;彭学军;杨文国;翁小川;谢晓波;李一萍;杨立云;贾超;高宇馨;王伟;杨文龙;游国平;张晓晓;李行利;黄正凯;张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3;G06F30/27;G06K9/00;G06K9/4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破碎 软弱 围岩 掌子面 加固 应力 应变 数字化 数据处理 方法 | ||
1.一种破碎软弱围岩掌子面加固应力应变数字化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根据项目设计建立破碎软弱围岩掌子面的三维模型,进行虚拟的有限元分割,形成掌子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S200在断面开挖过程中,检测围岩掌子面的基础数据并保存;
S300结合基础数据和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掌子面进行应力应变分析,采用预设算法预测围岩掌子面的粘补需求强度;
S400根据粘补需求强度选取围岩掌子面加固措施,将加固措施引入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有效性分析;所述加固措施的有效性分析过程如下:
先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各有限元单元位置的最小围岩加固厚度:
上式中,Di表示第i个有限元单元位置的最小围岩加固厚度;K表示安全系数;d表示掌子面最大尺寸;μ表示泊松比;ξ表示围岩加固后的抗拉强度,通过试验测定;Pi表示第i个有限元单元位置的压力;
若围岩掌子面加固厚度不小于计算出的最小围岩加固厚度,表示实施加固措施后的围岩掌子面满足稳定性要求,否则需要增加围岩掌子面的加固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碎软弱围岩掌子面加固应力应变数字化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00步骤中,所述三维有限元模型中采用以下物元描述:
上式中,F表示物元;M表示评价单元;Ci表示评价单元的第i项影响因素;Si表示第i项影响因素数量化的量值域;k表示影响因素的个数;
确定围岩稳定性的等级划分,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物元F与围岩稳定性等级H的关联度:
上式中,I(F)表示物元F与围岩稳定性等级H的关联度;αij表示第i项影响因素的第j项指标权系数;I0j表示各单项评价指标关于围岩稳定性各等级的关联度;n表示每个影响因素的指标数量;
然后根据物元F与围岩稳定性等级H的关联度I(F)计算结果来对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碎软弱围岩掌子面加固应力应变数字化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00步骤中,所述粘补需求强度预测的预设算法如下:
τ′i=Fi+σitanθi
上式中,τ′i表示第i个有限元单元的围岩粘补需求强度;Fi表示第i个有限元单元的围岩内聚力;σi表示第i个有限元单元的围岩正应力;tan表示正切函数;θi表示第i个有限元单元的围岩正应力的内摩擦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碎软弱围岩掌子面加固应力应变数字化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选取的围岩掌子面加固措施采用锚杆与注浆配合方式,则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注浆的浆体粘度:
上式中,ω(t)表示浆体发生时变性的粘度值;ω0表示浆体本身的初始粘度值;k1表示浆体本身的粘性时变系数,对于不同水灰比的浆体取值不同,通过粘塑性试验测得;t表示实际注浆过程当中所用的时间,属于预设值;
将计算得到的浆体粘度作为进行加固措施有效性分析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破碎软弱围岩掌子面加固应力应变数字化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公式计算评估注浆的浆体扩散最大距离:
上式中,L表示浆体扩散最大距离;P表示注浆压力;H为围岩裂隙高度;Q表示浆体的流量;B表示围岩裂隙宽度;k2表示浆体的稠度系数;m为浆体的水灰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134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