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潜标的水下力学及姿态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7998.X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4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杨群慧;金璐;米智楠;季福武;周怀阳;吕欣;周欢;乔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3/00 | 分类号: | G01C13/00;G01C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蔡彭君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标的 水下 力学 姿态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潜标的水下力学及姿态监测系统,包括浮球组、沉底重块,以及设于浮球组和沉底重块之间的潜标主体,潜标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仪器包,各相邻仪器包之间,以及仪器包与浮球组之间、仪器包和沉底重块之间均通过系留缆索连接,仪器包上设有姿态传感器,仪器包和系留缆索的连接处设有拉力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便于提高潜标结构设计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潜标的水下力学及姿态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潜标是一种通过系留缆索将各类仪器、设备串接起来,锚泊在指定的站位,实现对海洋水下环境进行长期定点多参数剖面观测的装置。在潮汐、波浪及水流作用下,潜标系留缆索可能会承受较大的载荷,布放在系留缆索上的仪器也会产生较大摆动及偏转,从而可能引起系留缆索失效并可能影响仪器的正常运转。
为保障潜标及其所搭载海洋仪器在水下工作的可靠性,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潜标中配置姿态传感器,从而采集潜标的水下姿态,但是随着潜标的结构复杂化,搭载的传感器或者仪表越来越丰富,潜标的下潜深度越来越深,仅仅依赖于姿态传感器难以提供足够的数据以提高潜标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应用于潜标的水下力学及姿态监测系统,在仪器包的两端设置了拉力传感器,监测仪器包及各段系留缆索在水下的受拉状态,结合在各层位仪器包上安装姿态传感器,监测潜标系留缆索、各层位仪器包及其搭载的水下传感器等在水下的倾角、扭转等姿态,能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监测潜标仪器包、系留缆索等核心部件在水下的倾角、扭转、拉力等关键参数变化,以不断优化改进潜标设计,提高潜标及其所搭载海洋环境传感器在水下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应用于潜标的水下力学及姿态监测系统,包括浮球组、沉底重块,以及设于浮球组和沉底重块之间的潜标主体,所述潜标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仪器包,各相邻仪器包之间,以及仪器包与浮球组之间、仪器包和沉底重块之间均通过系留缆索连接,所述仪器包上设有姿态传感器,所述仪器包和系留缆索的连接处设有拉力传感器。
所述仪器包共设有两个,从上之下分别为第一仪器包和第二仪器包。
所述仪器包内设有温盐深传感器和单点海流计。
一个仪器包内温盐深传感器和单点海流计均分别为1个。
所述浮球组包括两个串联的浮球。
所述两个浮球通过系留缆索连接。
所述相邻仪器包之间的系留缆索的长度为5米。
所述仪器包与沉底重块之间的系留缆索的长度为5米。
所述沉底重块为水泥块。
所述沉底重块的质量为1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仪器包的两端设置了拉力传感器,监测仪器包及各段系留缆索在水下的受拉状态,结合在各层位仪器包上安装姿态传感器,监测潜标系留缆索、各层位仪器包及其搭载的水下传感器等在水下的倾角、扭转等姿态,能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监测潜标仪器包、系留缆索等核心部件在水下的倾角、扭转、拉力等关键参数变化,以不断优化改进潜标设计,提高潜标及其所搭载海洋环境传感器在水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浮球组的示意图;
图3为第一仪器包的示意图;
图4为沉底重块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79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