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迁移的金属材料三维微结构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5979.3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4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鹿业波;孙权;谢林涛;王嘉炜;杨润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学院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B81B7/02 |
代理公司: | 嘉兴瑞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519 | 代理人: | 李色燕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迁移 金属材料 三维 微结构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迁移的金属材料三维微结构的制备方法,可以针对不同三维造型,设计不同的试样组合,不受材料和几何尺寸的限制,制备形状较为复杂的半导体和金属材料三维微结构,基于电迁移制作微米结构,然后结合剪纸、折叠和焦耳热焊接技术,显著降低了制备成本和实验难度,实现金属微结构制备,操作简单、效率高,适用于银、铜和铝等金属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微米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电迁移的金属材料三维微结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在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金属材料三维微结构的制备方法已成为当今的热门研究之一,众多国内外科学家已开展相关工作,包括基于残余应力实现材料的卷曲和折叠,将薄膜卷成了管装结构,或利用激光直写技术制作了螺旋光电材料,或基于屈曲现象的进行微结构制备,但是这些技术受材料和几何尺寸的限制,难以制备形状复杂的半导体和金属材料三维微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迁移的金属材料三维微结构的制备方法。
一种基于电迁移的金属材料三维微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一平面上以PI材料作为基底,设计若干个二维试样结构;
2)采用电迁移制备技术在各个二维试样结构表面进行微米结构生长,并通过剪纸技术将各个位于平面上的二维试样结构分离,并通过位移和角度调整,实现各个二维试样结构的空间三维配合;
3)对完成空间三维配合的各个二维试样结构,采用焦耳热焊接和熔断技术对对应的微米结构进行空间互连。
所述二维试样结构为PI/TiN/金属材料/TiN。
所述微米结构为微米线或微米带或微米管。
所述微米结构在生长过程中,与二维试样结构始终保持垂直,角度偏差≤5°。
在电迁移制备过程中,对内部原子浓度分布和电迁移路径进行建模,模拟分析电迁移驱动金属原子积聚的内应力演化过程,并确定电迁移制备过程中所需的参数。
获取电迁移过程中原子浓度变化和内应力之间的关系其中J为原子流、N为原子密度、D0为前因子系数、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温度、Qgb为原子迁移的激活能、σ为薄膜内应力、Ω为原子体积、Z*为有效化合价、e为电子的电荷值、ρ为电阻率、j*为电流密度、l为试样长度,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ρ=ρ0{1+α(T-TH)},α为温度影响系数,并由此建立金属膜两端实时R-t曲线,确定电迁移制备所需参数。
空间互连时,需要构建二维试样结构的原位电热模型,确定焊接所需的电流值和时间。
二维试样结构的原位电热模型的热传导模型为:其中T为温度、T0为初始环境温度、t为通电时间、К为热导率影响系数、ν为热传导因子、ρ为密度、q为电流密度、x为位移、c为比热容,在忽略焊接初始变形以及金属材料表面热传导的条件下,其稳态温度和瞬时温度为其中K为热导率,l为试样长度,其局部最高温度值为其中I为电流值,l为试样长度,A为横截面积,σ为电-热影响系数,由此确定通电电流大小和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针对不同三维造型,设计不同的试样组合,不受材料和几何尺寸的限制,制备形状较为复杂的半导体和金属材料三维微结构,基于电迁移制作微米结构,然后结合剪纸、折叠和焦耳热焊接技术,显著降低了制备成本和实验难度,实现金属微结构制备,操作简单、效率高,适用于银、铜和铝等金属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个试验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学院,未经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59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