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间断吸塑成型水囊生产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3315.3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9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谢鹏程;宋乐;丁玉梅;杨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9/02 | 分类号: | B29C69/02;B29C5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间断 塑成 型水囊 生产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不间断吸塑成型水囊生产装置及方法,主要基于双向吸塑原理。首先使用两台挤出机以及相应的叠层流延模具,挤出两张上下平行布置的高阻隔性叠层塑料膜并送入连续吸塑系统;连续吸塑系统一共有四套合模机构,以及对应的模具,模具由上下一对模腔组成,分别对应水囊的两个半腔,模具可以在合模机构带动下呈剪刀式开合,可以分别将水囊上下两个半腔在上下两张塑料膜上吸塑成型,并压合成整体的水囊。本发明装置及方法,成型时,塑料膜两侧的合模机构一边随着塑料膜向前推进,一边带动模具吸塑并压合水囊的两个半腔,从而使完整的水囊成型,整个过程是全连续化的过程,避免间歇操作造成的质量波动,并且生产效率提高,实现生产全自动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间断吸塑成型水囊生产装置及方法,属于塑料加工成型领域。
背景技术
容量为1-20L的中小型塑料水囊目前在化学工业、生物医疗和救援救灾等多个领域都有着稳定而广泛的需求,目前,生产这类容器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挤出吹塑的方式,受到成型原理的制约,吹塑的方法很难完全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和连续化,极大地影响了生产效率以及企业周转的灵活性;从另一方面来说,受限于现有技术条件限制此类水囊产品集中于低端产品,抗跌落性、阻隔性和柔韧度很难有所突破。
从提高水囊性能的角度来说,最佳的方式就是通过叠层的方法,通过将各种具备不同功能的树脂的有机地结合,发挥各种树脂的优良特性从而实现整体性能的提高;从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来说,最好的方式是将整个生产流程由机械自动化完成。从这两方面考虑,现有吹塑方法都很难实现,因为目前叠层主要用于平面薄膜的生产,吹塑环形薄膜的结构对于叠层设备的布置很有难度;同时吹塑机从结构上来说,实现装置的连续运行必然需要复杂的机械手以及输送结构,不仅运行成本较高,而且效率提升并不显著。因此,现有吹塑方法在解决这类问题上存在先天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不间断吸塑成型水囊生产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及方法主要基于双向吸塑原理。首先使用两台挤出机以及相应的叠层流延模具,同时挤出两张上下平行布置的高阻隔性叠层塑料膜并送入连续吸塑系统;连续吸塑系统一共有四套合模机构,以及对应的模具,模具由上下一对模腔组成,分别对应水囊的两个半腔,模具可以在合模机构带动下呈剪刀式开合,可以分别将水囊上下两个半腔在上下两张塑料膜上吸塑成型,并压合成整体的水囊。模具由固定在导轨上的电机和油缸驱动,不仅可以随着塑料膜的进给方向水平同步运动,还可以垂直于塑料膜方向运动;成型时,塑料膜两侧的合模机构一边随着塑料膜向前推进,一边带动模具吸塑并压合水囊的两个半腔,从而使完整的水囊成型;之后模具脱模并移动远离薄膜,再从侧面退回初始位置完成整个循环。两侧的水囊轮流完成这个循环,从而在塑料膜上连续吸塑出完整的水囊结构,并且靠着两侧模具轮流的夹持,拖拽塑料膜前进;此外在吸塑完成后,成型的水囊以塑料薄膜余料作为载体,往后输送,方便地满足了连续生产的制品输送要求,最后取下水囊后的塑料薄膜被统一卷起,用于回收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33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夹取方法、系统、医疗机器人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吸塑件加工用修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