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三苯胺烯烃化合物在氧化锌矿浮选上的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0890.8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6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陆瑶;李华兰;岳燕秀;张玄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D1/004 | 分类号: | B03D1/004 |
代理公司: | 广西中知国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1 | 代理人: | 韦玲双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苯胺 烯烃 化合物 氧化 锌矿 浮选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三苯胺烯烃化合物在氧化锌矿浮选上的应用方法,在氧化锌矿浮选中使用如式I所示的新型三苯胺烯烃化合物作为捕收剂。这种新型三苯胺烯烃化合物作为浮选捕收剂时,其分子中具有两个不同的亲矿物基团,与矿物表面的作用能力更强,对目标矿物的选择性更好;具有两个苯环疏水性基团,增加捕收剂的疏水能力,对目标矿物的捕收能力更强,相对现有技术中常用浮选捕收剂能有效提高浮选效率和回收率等特点;同时,由于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双键,其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较低。相对现有技术中常用浮选捕收剂能有效提高矿物的浮选效率和回收率,且更能在低温情况下使用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选矿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型三苯胺烯烃化合物在氧化锌矿浮选上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锌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有色金属行业占有重要地位。截止2019年,全世界已查明锌资源量超过19亿吨,锌储量超过25000万吨,世界锌精矿总产量1289.5万吨。锌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国、墨西哥、俄罗斯、美国、秘鲁、哈萨克斯坦七个国家。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锌精矿生产国和世界第二大锌矿资源国,产量和储量分别占7国合计产量、合计储量的44.7%和25.0%。我国锌矿资源储量相对丰富,截止2019年,已探明锌资源量约13737.7万吨。我国锌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云南、甘肃、内蒙古、广东、广西和湖南等省份。但是,我国有近四分之一的锌矿为氧化矿石,已探明氧化锌矿的锌金属储量在4000万吨以上。由于矿石氧化率高、含泥量大、矿浆干扰离子多等原因,氧化锌矿的选矿指标不理想,大量矿石得不到有效利用。目前,浮选是处理氧化锌矿石的主要方法。在浮选工艺中,浮选捕收剂是关键,直接决定着浮选指标的好坏。目前,氧化锌矿的浮选主要采用脂肪胺类捕收剂,但常用的脂肪胺类捕收剂,例如十八胺、十二胺存在的缺点是选择性差、用量大、在低温下的可溶性和分散性差。因此,在我国的选矿厂,冬天由于脂肪胺类捕收剂的溶解性差,导致脂肪胺类捕收剂的用量很大,并且氧化锌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等指标差。因此,为了解决低温下氧化锌矿中氧化锌精矿的浮选指标差的技术问题,研究开发捕收能力强、选择性好的新型高效的氧化锌矿浮选捕收剂,对氧化锌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相关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目前,有关于式I所示的新型三苯胺烯烃化合物1-胺基-苯乙烯基-三苯胺在氧化锌矿浮选中作为浮选捕收剂的应用还未见报道。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在氧化锌矿浮选上的应用方法,解决现有脂肪胺类捕收剂对氧化锌矿选择性性差、用量大、在低温下的可溶性和分散性差,导致氧化锌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差、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氧化锌矿浮选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新型三苯胺烯烃化合物在氧化锌矿浮选上的应用方法,将具有式I结构式的1-胺基-苯乙烯基-三苯胺用作氧化锌矿浮选中的捕收剂,选用硫化钠为活化剂,巯基乙酸钠为抑制剂,2号油作起泡剂;式I的结构式如下:
。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说明,浮选的矿浆酸碱度范围为pH 7.5~12;浮选温度为0-30℃;所述氧化锌矿的粒度为-400目占60%~90%。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说明,所述1-胺基-苯乙烯基-三苯胺的用量为50~300g/t。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说明,所述硫化钠的用量为4000~8000g/t。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说明,所述巯基乙酸钠的用量为150~350g/t。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说明,所述2号油的用量为50~100g/t。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新型三苯胺烯烃化合物的分子中具有两个亲矿物的胺基,与矿物表面的结合能力更强,对目标矿物的选择性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08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