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6650.0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1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田彪;朱劲野;陈仕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30/30 | 分类号: | G02B30/30;G09F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韩来兵 |
地址: | 23001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还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显示装置包括2D面板层、光栅、距离检测单元、控制单元和驱动单元,距离检测单元被配置用来确定所述光栅与观看者之间的观看距离S;控制单元被配置用来确定与所述观看距离S对应的所述2D面板层弯曲程度,并生成控制信号;驱动单元被配置用来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2D面板层弯曲变形。在观看者前后移动之后,实现根据观看者与显示装置之间距离的变化自适应调节2D面板层弯曲变形程度,将观看者始终处在最佳3D可视空间内,可以降低由于观看者与显示装置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导致显示图像产生串扰区域和摩尔纹的不良,进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还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3D显示领域快速发展,裸眼3D显示由于无需佩戴眼镜,相比于眼镜式3D显示得到了人们更多关注。光栅式裸眼3D显示由于制程简单、串扰小等优点成为目前较为普及的裸眼3D显示。现有光栅式3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光栅,但是由于其显示原理及显示装置的局限性,裸眼3D的最佳观看区域是固定的,适合固定距离观看屏幕,现在的技术基本解决了观看者左右移动的问题,但是当观看者相对屏幕前后移动超出最佳观看视角时,就会出现串扰及摩尔纹等问题,影响3D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观看者相对屏幕前后移动超出最佳观看视角时,就会出现串扰及摩尔纹,影响3D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其包括2D面板层和光栅,该显示装置还包括:
距离检测单元,被配置用来确定所述光栅与观看者之间的观看距离S;
控制单元,被配置用来确定与所述观看距离S对应的所述2D面板层弯曲程度,并生成控制信号;以及
驱动单元,被配置用来根据所述控制信号驱动所述2D面板层弯曲变形。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距离检测单元包括第一距离传感器、第二距离传感器和处理器,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光栅的两侧且与所述光栅平齐设置。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些示例中,所述2D面板层的弯曲程度的具体指标为2D面板层1的曲率、2D面板层1中部的弓高或2D面板层1两端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致伸缩件和设置所述电致伸缩件两端的电极对,所述电致伸缩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壳体上,所述电致伸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2D面板层的背面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控温半导体和双向记忆金属层,所述控温半导体用于控制所述双向记忆金属层的温度,所述双向记忆金属层所述2D面板层的背面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双向记忆金属层与所述2D面板层之间。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和马达螺杆机构,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分别与所述2D面板层的两端连接,所述马达螺杆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伸缩马达,所述伸缩马达的伸缩轴与所述2D面板层的背面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些示例中,所述2D面板层的背面粘接有金属薄膜层,所述驱动单元通过所述金属薄膜层驱动所述2D面板层产生弯曲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6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