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确裁剪造口盘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9637.2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9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赵新月;唐建宁;杨慧;胡海;周海洋;易波;芮元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445 | 分类号: | A61F5/4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张玲;代平 |
地址: | 61004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确 裁剪 造口盘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确裁剪造口盘的方法,包括造口盘,造口盘包括盘体,盘体的中间构造有开孔,盘体的一面设置有用于进行粘贴的胶黏剂,胶黏剂上覆盖有保护层,保护层背离胶黏剂的面设置有显色层,显色层采用遇水变色材料制成;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用水或含水的液体润湿造口或润湿造口的轮廓;步骤二、将开孔对准造口,并将盘体的显色层贴于造口,显色层遇水的部分变色并形成变色区域;步骤三、沿变色区域的轮廓裁剪盘体,以在盘体形成与造口形状相适配的通孔;本方法,有利于使用者精确地在造口盘的裁剪区域内裁剪出与造口形状相适配的通孔,不仅操作方便、高效、造口盘与造口间隙尺寸可控,而且有利于防止漏液、粘贴不牢靠等问题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口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确裁剪造口盘的方法。
背景技术
肠造口是结直肠手术中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通常是指外科医生为了治疗某些肠道疾病(如直肠癌、溃性结肠炎等)而在腹壁上所做的人为开口,并将一段肠管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从而形成肠造口,肠造口的作用是代替原来的会阴部肛门行使排便功能。
对于开设有肠造口的患者,通常需要在肠造口处设置造口袋,以便接收和存储肠道的肠液、排泄物等;二件式造口袋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造口袋,二件式造口袋通常包括袋子和造口盘(或称为底盘、造口底盘),所述造口盘通常包括圆形结构的盘体,盘体通常采用水胶体材质或无纺布材质,盘体的中间构造便于裁剪的开孔,如附图1及图2所示,盘体的一面设置有用于进行粘贴的胶黏剂,胶黏剂上覆盖用于保护胶黏剂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通常采用的是薄膜,盘体的另一面构造有用于可拆卸连接袋子的第一连接部(通常采用硬质材料制成),第一连接部通常为圆环形结构,第一连接部通常还构造有用于连接约束带的挂孔,如附图1所示,第一连接部与开孔之间的区域为裁剪区域,而为了便于采集,现有的造口盘中,所述保护层的表面通常设置有若干同心且大小不同的圆形引导线,圆形引导线分别对应所述裁剪区域,且圆形引导线的边缘处通常设置有标记圆形引导线半径或直径的文字标记,以便在裁剪时利用所述圆形引导线作为参考线;而袋子的开口处构造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以便实现袋子与造口盘的可拆卸连接。
现有技术中,实际使用造口袋的方法是:先测量造口的直径,然后根据所述直径在造口盘的裁剪区域内裁剪出相应的通孔,而后撕开保护层露出胶黏剂,以利用胶黏剂将造口盘粘贴于造口周围的皮肤,且造口正好位于所述通孔内,使得造口盘可以与造口周围的皮肤紧密贴合,从而有效防止使用过程中发生漏液的问题,最后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配合实现袋子与造口盘的连接,既使得造口与袋子相连通,又利用造口袋达到隔离保护造口的目的。
然而,在临床中,每个患者造口的形状通常是不规整的,而现有造口盘的裁剪区域内通常是通过设置圆形引导线的方式来做参考线,以便使用者裁剪,但圆形引导线仅仅适用于形状比较规整、且类似圆形的造口,对于其它形状的造口,根本起不到参考和标记的作用,因此,对于形状不太规整的造口而言,使用现有的造口盘和现有方法,使用者无法比较准确的在裁剪区域内裁剪出与造口形状相适配的通孔,既不便于后续造口盘的准确安装,又使得造口盘与造口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非常容易导致漏液、粘贴不牢靠等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使用现有的造口盘和现有方法,使用者无法比较准确的在裁剪区域内裁剪出与造口形状相适配的通孔,导致后续造口盘安装不便、容易漏液、粘贴不牢靠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精确裁剪造口盘的方法,使得使用者可以精确地在裁剪区域内裁剪出与造口形状相适配的通孔,非常的方便、高效;主要构思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肿瘤医院,未经四川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96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