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流扰动装置及换热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6879.6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4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冯家杰;李丽霞;宋美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F28F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谭玲玲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扰动 装置 热管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流扰动装置及换热管结构,旋流扰动装置用于安装在换热管结构内,换热管结构包括第一管和穿设在第一管内的第二管;第一管与第二管之间形成环形流路供第一流体流动;第二管供第二流体流动;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的温度不同;旋流扰动装置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旋流组件和第二旋流组件;第一旋流组件穿设在第一管内且套设在第二旋流组件外,第二旋流组件套设在第二管外与第二管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旋流组件外为第一外螺纹,第二旋流组件外为第二外螺纹,将环形流路分隔为位于第一外螺纹和第一旋流组件之间的第一螺旋流道和位于第二外螺纹和第二旋流组件之间的第二螺旋流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旋流器的换热管中流动压降过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流扰动装置及换热管结构。
背景技术
换热管作为换热设备的核心元件,换热设备的实际换热性能总是受到换热管的材料物性及形状结构的影响。为了强化管内的换热效果,较常见的做法是利用旋流扰动的管内流动模式。流体流经旋流器后,形成强烈的涡旋流动,以减薄边界层厚度并促进管内传热传质,对管壁还能起到一个强劲的冲刷作用,从而减少管道内壁面的水垢的形成,减少换热的阻碍。
现有技术中换热管的旋流扰动形式中,利用螺纹,增加了换热管内的流体的流动路径,使换热面积增大,有效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改善了换热管的换热效果和提高了换热管结构一体化的可靠性。
但是,为了能稳定维持旋流的扰动,往往旋流器都会贯穿于整个换热管设置,制造旋流器的材料成本也比较大,其造成的流动压降就会比较大,管道压降显著增大,因此存在强化传热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流动阻力造成的能量额外损耗。另外,由于离心力的驱使,大部分的旋流扰动都集中在管道外壁区域,内部区域的传热传质现象并不显著,甚至在局部区域形成流动换热的“死区”,造成旋流换热分布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流扰动装置及换热管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具有旋流器的换热管中流动压降过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旋流扰动装置,用于安装在换热管结构内,换热管结构包括第一管和穿设在第一管内的第二管;第一管与第二管之间间隔布置,以形成环形流路,用于供第一流体流动;第二管用于供第二流体流动;第一流体的温度与第二流体的温度不相同;旋流扰动装置包括:第一旋流组件和第二旋流组件,第一旋流组件与第二旋流组件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第一旋流组件穿设在第一管内,第一旋流组件套设在第二旋流组件外,第二旋流组件套设在第二管外且与第二管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其中,第一旋流组件的外侧具有第一外螺纹,第二旋流组件的外侧具有第二外螺纹,以将环形流路分隔为位于第一外螺纹和第一旋流组件之间的第一螺旋流道和位于第二外螺纹和第二旋流组件之间的第二螺旋流道。
进一步地,第一旋流组件的长度小于第一管的长度;和/或第一旋流组件的长度大于第二旋流组件的长度。
进一步地,旋流扰动装置还包括连接组件,第一旋流组件套设在连接组件外,连接组件套设在第二管外,第一旋流组件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二管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旋流组件包括开设有第一通孔的第一旋流器,第一旋流器套设在连接组件的外部;第一外螺纹位于第一旋流器的外周面上;第二旋流组件包括开设有第二通孔的第二旋流器,第二旋流器套设在第二管的外周面上;第二外螺纹位于第二旋流器外周面上。
进一步地,第一旋流组件包括位于第一旋流器的延伸方向的两端的两个第一挡圈,两个第一挡圈均套设在连接组件的外部;连接组件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安装两个第一挡圈的两个第一卡槽,两个第一卡槽与两个第一挡圈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将第一旋流器固定在连接组件上;第二旋流组件包括分别位于第二旋流器的延伸方向的两端的两个第二挡圈,两个第二挡圈均套设在第二管的外部,第二管上设置有分别用于安装两个第二挡圈的两个第二卡槽,两个第二卡槽与两个第二挡圈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将第二旋流器固定在第二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68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合日晒干燥的单层带式干燥设备
- 下一篇:旋流扰动装置及换热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