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拆卸的线性液动压抛光辊子及包含该抛光辊子的抛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5139.0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1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文东辉;淦作昆;胡振扬;陈嘉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29/02 | 分类号: | B24B29/02;B24B41/00;B24B41/04;B24B41/06;B24B47/12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线性 液动压 抛光 辊子 包含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拆卸的线性液动压抛光辊子及包含该抛光辊子的抛光装置;抛光辊子由辊子主体和三种槽结构单元组成,辊子主体为外径340mm,内径280mm,长170mm,深150mm的镂空圆柱体,其上均匀分布若干个矩形槽用于放置槽结构单元,辊子主体与槽结构单元之间通过螺钉紧固;本发明通过组合辊子槽结构单元获得新型辊子结构以产生更大、更均匀的液动压,从而使得抛光过程中材料的去除率和去除均匀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体抛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的线性液动压抛光辊子及包含该抛光辊子的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与传统机械抛光技术相比,流体抛光技术借助流体驱使磨粒冲击工件表面,避免了抛光工具与工件表面之间的直接接触,大大改善了抛光加工后工件的表面质量,实现了光滑表面的加工。
基于动压润滑理论的线性液动压抛光技术能高效够获得高质量光滑表面;在抛光液浸没环境中,带有结构槽的抛光辊子与工件保持一个极小的间隙,抛光加工时,主轴带动辊子高速旋转,间隙中的流体存在速度梯度而产生剪切力,同时辊子与工件相对运动时,抛光液由大口流进小口流出产生动压力,在剪切力和动压力的共同驱动下,磨粒以一定角度冲击工件表面以完成加工。
液动压的大小和均匀性直接决定抛光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率和去除均匀性,而辊子圆柱面的槽结构类型是影响液动压大小和均匀性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槽结构类型能产生不同的液动压,在目前已有的矩形、楔形和抛物线形三种槽结构抛光辊子中,抛物线形辊子产生的液动压最大,楔形辊子产生的液动压最均匀;因此为了能够达到最佳的抛光效果,需要设计一种同时考虑液动压大小和均匀性的抛光辊子。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线性液动压抛光辊子不能同时兼顾液动压大小和均匀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线性液动压抛光的可拆卸辊子结构,该结构不仅能够解决上述问题,还能够为后续新型抛光辊子结构研究节约成本。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的线性液动压抛光辊子,抛光辊子由辊子主体和三种槽结构单元组成,辊子主体为外径340mm,内径280mm,长170mm,深150mm的镂空圆柱体,其上均匀分布若干个矩形槽用于放置槽结构单元,辊子主体与槽结构单元之间通过螺钉紧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三种槽结构单元长170mm,宽36mm,截面分别为矩形、梯形和斜边为抛物线的类梯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抛光辊子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辊子主体圆柱面上的矩形槽数量为9~15个。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辊子主体圆柱面上的矩形槽数量为12个。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矩形槽深13mm,宽36mm,长170mm,槽底面开出两组共四个Φ6.5mm的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槽结构单元截面距离上底距离为8mm,距离下底距离为13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槽结构单元底部与辊子主体对应位置开出两组共4个m6的螺纹孔。
一种抛光装置,包括抛光机体、可拆卸抛光辊子和往复进给控制单元组成,抛光机体包括抛光平台、电机和主轴,电机通过带传动将动力传输给主轴;所述抛光辊子为可拆卸的线性液动压抛光辊子,抛光辊子安装在抛光机体的主轴上,并随主轴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51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