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蔬菜易腐残体及残次果菜制备农用酵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9121.1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9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平;姚燕来;洪春来;朱凤香;朱为静;洪磊东;余杨建;吴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F17/20 | 分类号: | C05F17/20;C05F17/50;C05G3/00;C05G3/8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蔬菜 易腐残体 残次 果菜 制备 农用 酵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蔬菜易腐残体及残次果菜制备农用酵素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准备原料,原料包括红糖、蔬菜残体和水,蔬菜残体被切削和粉碎成2‑3cm的条块状,红糖、蔬菜残体和水的质量比为1:3:10,将红糖、蔬菜残体和水装入塑料桶中混匀,给塑料桶加盖或封膜,于20‑40℃条件下避雨自然发酵,发酵包括前期好氧发酵和后期厌氧发酵,前期好氧发酵期间每隔3‑5天开盖放气并搅拌一次,发酵1‑3个月即制得农用酵素。本发明制作方法简单,制备的农用酵素还田可有效缩短秸秆腐解周期,还田使用效果明显,可显著促进土壤秸秆等生物质材料腐殖化,显著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和促进作物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蔬菜易腐残体及残次果菜制备农用酵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农用酵素是指将农业废弃物,包括杂草、剩菜、剩饭、各种生畜粪便、蔬菜水果残渣等等,通过酵素方法发酵,最后获得农用酵素肥料,用于防治病虫害、养活土壤、改良土壤,以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农用酵素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还含有酵素菌,酵素菌是由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组成的有益微生物群,它是几十种菌和酶组成的有益生物活性的功能团,具有很强的发酵分解能力,可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控制病虫害发生,可催化分解各种作物秸秆、树皮、锯末等。
现有的蔬菜残体和易腐残次果品基本上采用填埋或随意堆放丢弃在田边地头等方式处理,上述处理方式会导致污水横流和腐烂异味污染,会污染蔬菜产地的环境。目前虽有少量的蔬菜残体和易腐残次果品用于堆腐池处理,但所使用的蔬菜废弃物未经加工粉碎,处理方式也很粗放,导致获得的处置产物中每个批次的成分、特性均不同,还田过程也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处置工艺及稳定的应用效果。因此,发明人研发了一种利用蔬菜易腐残体及残次果菜制备农用酵素的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蔬菜易腐残体及残次果菜制备农用酵素的方法,本发明生产的农用酵素还田使用效果明显,可显著促进土壤秸秆等生物质材料腐殖化,显著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和促进作物生长。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蔬菜易腐残体及残次果菜制备农用酵素的方法,步骤如下:准备原料,原料包括红糖、蔬菜残体和水,蔬菜残体被切削和粉碎成2-3cm的条块状,红糖、蔬菜残体和水的质量比为1:3:10,将红糖、蔬菜残体和水装入塑料桶中混匀,给塑料桶加盖或封膜,于20-40℃条件下避雨自然发酵,发酵包括前期好氧发酵和后期厌氧发酵,前期好氧发酵期间每隔3-5天开盖放气并搅拌一次,发酵 1-3个月即制得农用酵素。
进一步的,前期好氧发酵的发酵时间为10-15天,后期厌氧发酵的发酵时间为20-75天。
进一步的,红糖可由糖蜜替代。
进一步的,所述蔬菜残体包括易腐的叶菜、果菜枝叶及果菜残次品,所述果菜残次品包括果类和茄果类。
进一步的,所述果菜残次品包括黄瓜、西瓜和番茄。
进一步的,原料还包括柑橘皮,所述柑橘皮为干品或鲜品,所述柑橘皮的质量占比为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
进一步的,初次发酵前可将原料中腐烂的叶菜、果菜枝叶及果菜残次品剔除;二次发酵时可将初次发酵制备的农用酵素与原料混匀使用,初次发酵制备的农用酵素的质量占比为10%。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农用酵素,所述农用酵素的颜色为棕黄色-褐黄色,有酸酸的酯香与酒香味,农用酵素的pH为3.5-4.5,电导率为 8.0-10.5,菌落总数为107-108个/ml,总酸10.0%以上,游离氨基酸总量0.1%以上,含多种植物激素或类激素;农用酵素的优势菌群主要为乳杆菌目,占测序总量的92.75%。
进一步的,农用酵素中的植物激素或类激素包含吲哚乙酸和赤霉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91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