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保险杠配件用角度可变化撞击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8210.4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5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星创(广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保险杠 配件 角度 变化 撞击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杠配件用角度可变化撞击测试装置,所述测试仓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套板,所述套板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末端活动连接有横杆,相邻所述横杆之间设置有齿板,所述齿板的底部啮合有齿轮盘,且齿板卡接在滑座的内部,所述齿轮盘滑动安装在测试仓的内部。在撞击头撞击后,当转动杆旋转时接触套板表面挡块时,带动套板底部的支架转动,从而拉动横杆外部的拨动块在测试仓的内部往复移动,当转动杆与挡块脱离后,横杆蓄力后带动齿板与齿轮盘接触,齿板卡入滑座的内部,从而转动齿轮盘表面夹持板部分角度,从而实现了在不同角度来撞击保险杆的目的,模拟不同情况下的倾斜碰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配件用角度可变化撞击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大部分是以金属材料为主,主要作用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保护车身及乘员安全功能,而汽车保险杠在生产后,必须经过撞击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需要特定的撞击测试装置,以此来提高车辆驾驶过程中的安全。
在进行撞击试验时,无法模拟车辆之间保险杠碰撞的情形,同时无法从多个角度来撞击测试,试验结果不够真实,另外在冲击的过程中,若保险杠的质量要求不合格,撞击产生的保险杠碎块造成安全隐患,容易划伤人员,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汽车保险杠配件用角度可变化撞击测试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保险杠配件用角度可变化撞击测试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汽车保险杠配件用角度可变化撞击测试装置,包括测试仓,所述测试仓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套板,所述套板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末端活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拨动块,所述拨动块的底端滑动安装在固定座的上表面,所述固定座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撞击头,所述撞击头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受压杆,所述撞击头和固定座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高强弹簧,所述撞击头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插杆,所述固定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夹持板,相邻所述夹持板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内部中心处开设有排料口,且收集箱的左右两侧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伸缩囊,所述收集箱与伸缩囊之间固定安装有底杆,所述底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外端活动安装有托台,所述托台的上表面在插杆的下方滑动安装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均贯穿于收集箱的左右两侧表面,相邻所述横杆之间设置有齿板,所述齿板的底部啮合有齿轮盘,且齿板卡接在滑座的内部,所述齿轮盘滑动安装在测试仓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齿板和滑座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弹簧块和斜槽,所述夹持板的顶端固定安装在齿轮盘的前表面,所述齿板和横杆为左右对应设置,所述横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板和收集箱为上下对应设置,所述摆动杆活动安装在测试仓的内部,所述挤压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弹簧架。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的前表面设置有与受压杆相对应的斜块,所述受压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夹持板和撞击头为左右对应设置,且夹持板和撞击头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在拨动块向外侧移动时,来带动受压杆外部的撞击头同时向外侧移动,当受压杆和固定座表面斜块接触后,拨动块与受压杆分离,再经过高强弹簧的短时间蓄力后,将撞击头冲出作用于夹持板内部的保险杠。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与驱动轴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套板的外表面设置有与转动杆相对应的挡块,所述挤压杆的外表面与测试仓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块,在转动杆旋转时,当转动杆接触套板表面挡块时,带动套板底部的支架转动,从而拉动横杆在测试仓的内部往复移动,当转动杆与挡块脱离后,横杆蓄力后带动齿板与齿轮盘接触,齿板卡入滑座的内部,从而转动齿轮盘表面夹持板部分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底杆为L形结构,所述挤压杆的内部均等距开设有与插杆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挤压杆以收集箱中心为准呈左右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星创(广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星创(广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82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