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翻面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6445.X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7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绍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百世威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B65G47/248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于浩江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翻面机构,包含翻面机构底座、翻面机构升降架和两个翻面支架,翻面机构底座上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带动翻面机构升降架升降,翻面机构升降架上设置有往复驱动装置,往复驱动装置带动两个翻面支架相对移动,两个翻面支架上均设置有翻面机械手和翻面驱动装置,每个翻面机械手上均设置有吸取部件,翻面驱动装置带动翻面机械手转动,两个翻面支架上的翻面机械手的转动方向相反;本方案采用双机械手反向转动,并相互配合,可以对片材部件进行自动翻面,用在检测设备上,可以实现片材部件的双面检测,大幅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翻面机构,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械式电子产品的部分元件在生产出来后,需要通过设备或仪器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人工检测的方式效率较低,并且浪费人力;而现有的检测设备检测效率较低,并且检测的部位有限,如果遇到需要双面检测的片材部件,还需要人工翻面,再进行检测,不能满足现代化高效生产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动翻面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翻面机构,包含翻面机构底座、翻面机构升降架和两个翻面支架,翻面机构底座上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带动翻面机构升降架升降,翻面机构升降架上设置有往复驱动装置,往复驱动装置带动两个翻面支架相对移动,两个翻面支架上均设置有翻面机械手和翻面驱动装置,每个翻面机械手上均设置有吸取部件,翻面驱动装置带动翻面机械手转动,两个翻面支架上的翻面机械手的转动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翻面机构升降架通过竖向的直线滑轨组件滑动设置在翻面机构底座上,升降驱动装置为减速电机,升降驱动装置通过凸轮摇臂组件带动翻面机构升降架升降。
优选的,所述的两个翻面支架通过横向的直线滑轨组件滑动设置在翻面机构升降架上,往复驱动装置为减速电机,往复驱动装置通过皮带带动两个翻面支架相对移动,两个翻面支架分别与皮带的上下两段连接。
优选的,所述自动翻面机构还包含接气支架,接气支架上设置有两个转动接气部件,两个转动接气部件各与一个翻面机械手通过气路连接,转动接气部件与相连的翻面机械手同步转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方案的自动翻面机构,采用双机械手反向转动,并相互配合,可以对片材部件进行自动翻面,用在检测设备上,可以实现片材部件的双面检测,大幅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动翻面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本发明所述的自动翻面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动翻面机构,包含接气支架41、翻面机构底座31、翻面机构升降架32和两个翻面支架33。
所述翻面机构升降架32通过竖向的直线滑轨组件滑动设置在翻面机构底座31上,翻面机构底座31上设置有升降驱动装置34,升降驱动装置34为减速电机,升降驱动装置34通过凸轮摇臂组件38带动翻面机构升降架32升降。
所述的两个翻面支架33通过横向的直线滑轨组件滑动设置在翻面机构升降架32上,翻面机构升降架32上设置有往复驱动装置35,往复驱动装置35为减速电机,往复驱动装置35通过皮带带动两个翻面支架33相对移动;两个翻面支架33分别与皮带的上下两段连接,使往复驱动装置35在正反转时,两个翻面支架33可以相对靠近或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百世威光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百世威光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64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DMTO-IIC4回炼供料系统
- 下一篇:喷浆造粒干燥系统及干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