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燕麦生物碱及其萃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7789.3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5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肖永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美乐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39/06;A61P17/00;A61P17/04;A61P37/08;A61K8/9794;A61Q19/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唐燕玲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燕麦 生物碱 及其 萃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燕麦生物碱的萃取方法,属于化合物提取技术领域,该萃取方法,使用液氮对燕麦麸皮进行速冻,然后粉碎,得到燕麦麸皮粉;将燕麦麸皮粉真空包装后,于常温下进行超高压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燕麦麸皮粉;再使用乙醇‑水‑冰醋酸为溶剂对预处理后的燕麦麸皮粉进行两次微波萃取,最后经喷雾干燥后得燕麦生物碱。该燕麦生物碱的萃取方法,通过对燕麦麸皮进行液氮冷冻和超高压处理后再进行萃取,能够有效提升燕麦生物碱的得率,且所得粗品中燕麦生物碱的含量更高,同时该萃取方法操作简单、所需试剂和设备常规易得,萃取投入成本低,该萃取方法除了在实验室中进行应用外,也适于企业进行批量化的生产和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合物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燕麦生物碱的萃取方法。
背景技术
燕麦也称莜麦,是全球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主要加工成燕麦米、燕麦片、燕麦粉等食品。燕麦中富含燕麦生物碱,燕麦生物碱仅在燕麦谷物和蚕卵中存在,在燕麦中主要存在于籽粒外层的麸皮和次级糊粉层,是一类独特的含氮酚酸类衍生物,燕麦生物碱是这类物质的总称。燕麦生物碱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和光学活性,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缓解红斑、抗瘙痒、抗过敏功效,相较于常用的燕麦β-葡聚糖和燕麦肽,更容易透过表皮层,进入真皮层,从而发挥抗组胺、抗过敏的作用。基于燕麦生物碱的这种特性,燕麦生物碱被广泛用于各种外用皮肤乳膏药剂和护肤品中。燕麦生物碱在燕麦中的含量很低,萃取方法对获得燕麦生物碱的得率和品质具有显著的影响。目前常用于提取燕麦生物碱的方法是溶剂法提取,工业上常用的溶剂为甲醇,但由于甲醇的有害性,也逐渐出现了以乙醇为溶剂代替甲醇进行提取的工艺。溶剂法提取具有操作成本低,步骤简单,适于企业批量化生产的优点,但溶剂法提取的燕麦生物碱的得率在5%左右,亟待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溶剂法提取的燕麦生物碱的得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燕麦生物碱的萃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使用液氮对燕麦麸皮进行速冻,然后粉碎,得到燕麦麸皮粉;
步骤2、将燕麦麸皮粉真空包装后,于常温下进行超高压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燕麦麸皮粉;
所述超高压处理的压力为100-200MPa;
步骤3、使用乙醇-水-冰醋酸为溶剂对预处理后的燕麦麸皮粉进行两次微波萃取,合并两次微波萃取的液体,过滤后得燕麦麸皮萃取液,所得燕麦麸皮萃取液依次经减压浓缩脱醇、中和、减压浓缩和喷雾干燥后得燕麦生物碱。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根据上述的燕麦生物碱的萃取方法制备得到的燕麦生物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燕麦生物碱的萃取方法通过对燕麦麸皮进行液氮冷冻和超高压处理后再进行萃取,能够有效提升燕麦生物碱的得率,且所得粗品中燕麦生物碱的含量更高,同时该萃取方法操作简单、所需试剂和设备常规易得,萃取投入成本低,该萃取方法除了可在实验室中进行应用外,也适于企业进行批量化的生产和制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燕麦生物碱的萃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使用液氮对燕麦麸皮进行速冻,然后粉碎,得到燕麦麸皮粉;
步骤2、将燕麦麸皮粉真空包装后,于常温下进行超高压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燕麦麸皮粉;
所述超高压处理的压力为100-200MPa;
步骤3、使用乙醇-水-冰醋酸为溶剂对预处理后的燕麦麸皮粉进行两次微波萃取,合并两次微波萃取的液体,过滤后得燕麦麸皮萃取液,所得燕麦麸皮萃取液依次经减压浓缩脱醇、中和、减压浓缩和喷雾干燥后得燕麦生物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美乐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美乐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77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