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绕线器和电动绕线器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2110.1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92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乔雪涛;王高峰;宁纪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士商(湖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40 | 分类号: | B65H54/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韦恩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5 | 代理人: | 李华双 |
地址: | 31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绕线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绕线器和电动绕线器的控制方法,电动绕线器包括绕线器本体、插座以及控制器,当插头通过插孔插入触片组件时,应变传感器用于检测触片组件被插头撑开的形变量,并将形变量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接收应变传感器发送的形变量,当形变量大于形变阈值时,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处于停止状态,以阻止绕线盘绕线。在插头没有从插座内拨出的情况下,绕线盘始终不会进行绕线操作,能够防止因用户先拔掉电动绕线器上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插头或者外部电源出现停电的情况下,而导致线缆自由端上的插座带动工具上的插头一起移动,容易出现损坏线缆自由端上的插座或者工具上的插头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电动绕线器的容错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绕线器和电动绕线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绕线器是一种远距离线缆传输装置,电动绕线器的一端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另一端通过伸缩线缆的自由端给远距离的外部工具供电。在现有技术中,线缆自由端上的插座和工具上的插头只有在通电的情况下,电动绕线器才不会回收线缆,因为通电表示线缆正在使用过程中。但是一旦用户操作不当,比如用户先拔掉电动绕线器上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插头,此时,线缆自由端上的插座和工具上的插头处于断电的情况下,电动绕线器就会回收线缆,因为断电表示线缆已经使用完成;在回收的过程中,由于工具上的插头还插在线缆自由端上的插座内,导致线缆自由端上的插座带动工具上的插头一起移动,从而容易出现损坏线缆自由端上的插座或者工具上的插头的情况,而且线缆自由端上的插座带动工具上的插头一起移动,导致工具容易被线缆自由端上的插座拉倒,从而容易出现损坏工具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绕线器和电动绕线器的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一旦用户操作不当,导致线缆自由端上的插座带动工具上的插头一起移动,从而容易出现损坏线缆自由端上的插座或者工具上的插头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动绕线器,包括:
绕线器本体,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绕线盘、与所述绕线盘连接的驱动机构以及缠绕在所述绕线盘上的线缆;
插座,包括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侧面上的插孔、设置在所述插孔内的触片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并贴合在所述触片组件上的应变传感器,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外,所述触片组件和所述线缆的自由端连接;以及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启停,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应变传感器连接;
当插头通过所述插孔插入所述触片组件时,所述应变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触片组件被所述插头撑开的形变量,并将所述形变量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应变传感器发送的形变量,当所述形变量大于形变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处于停止状态,以阻止所述绕线盘绕线。
优选地,所述触片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电触片和第二导电触片,所述应变传感器分别贴合在所述第一导电触片和所述第二导电触片上;当所述插头通过所述插孔插入所述第一导电触片和所述第二导电触片之间时,所述应变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导电触片和所述第二导电触片被所述插头撑开的形变量,并将所述形变量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触片组件靠近所述插孔的一端设有导向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触片靠近所述插孔的一端并朝向所述第二导电触片相反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导电触片靠近所述插孔的一端并朝向所述第一导电触片相反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共同形成导向部。
优选地,所述插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侧面上的第一吸合件,所述插头上设有吸合所述第一吸合件的第二吸合件,其中,所述第一吸合件和所述第二吸合件中的一个为磁性件,另一个为导磁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士商(湖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士商(湖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21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