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化螟食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051704.1 申请日: 2021-01-15
公开(公告)号: CN112806365A 公开(公告)日: 2021-05-18
发明(设计)人: 胡永红;赵昕;程梦;杨文革;李佳乐;徐双怡;傅悦桐;米莉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N35/04 分类号: A01N35/04;A01N37/40;A01N37/42;A01N27/00;A01N35/02;A01P19/00;A01M1/02;A01M1/10;A01M1/14
代理公司: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代理人: 徐冬涛
地址: 210009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二化螟 食诱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二化螟食诱剂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活性物质11.3%~17.6%,辅料82.4%~88.7%;其中辅料为抗氧化剂、缓释剂和释放载体。将活性物质和辅料按质量比在搅拌机中搅拌混合,装袋密封保存。将此食诱剂与物理诱捕方法、诱捕器、色板结合以达到高效诱捕水稻田二化螟的目的,可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枯梢、枯心苗、伤株和白穗的发生,降低水稻其秕谷率,是目前二化螟虫害防控防治的新技术。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安全无公害,可对二化螟集中诱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害虫二化螟食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化螟是亚洲稻区为害最重的害虫之一,水稻在分蘖期受其为害,造成枯梢、枯心苗,在穗期为害,造成伤株和白穗,其秕谷率大幅度增加,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降低大米的品质。为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的特点。目前防治手段主要有农业防治,比如轮耕休耕,这种方法耗时较长;化学防治,即农药杀虫剂,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残留性,难降解,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物理防治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生物防治,比如引进天敌,使用性诱剂和食诱剂等,该类防治方法具有不易产生抗药性,无残留,广谱、高效、安全等特点,这种防治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很高的研究价值。

植物通过次级代谢途径产生的物质可称为次生代谢产物。这些次生化合物中的大多数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并不是很重要,但研究表明它们却在植物与昆虫相互关系中显得非常重要。其中植物气味物质是植物次级代谢途径产生的重要物质。迄今为止的研究已表明植物释放的化学信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植物本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释放的挥发性气味物质,这些气味物质诱导着昆虫产生寄主定向行为、逃避行为、刺激雌雄交配、取食、聚集和传粉行为等。第二类化学信息则是植物受到昆虫攻击后才产生和释放的,这些化学信息招引捕食性天敌来抗御外来害虫的攻击,起着互惠互利的作用。研究其对昆虫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天然生物活性物质来调控害虫的行为和控制其危害。

近年来,化学农药的减施增效、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利用性诱剂、食诱剂进行防治等技术已成为目前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化螟食诱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二化螟食诱剂的制备方法,可改善其化学农药带来的大量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二化螟食诱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活性物质11.3%~17.6%,辅料82.4%~88.7%。

优选所述的活性物质为占总质量比为0.1%~0.2%的苯甲醛、0.1%~0.2%的水杨酸甲酯、10%~15%的茉莉酸甲酯、0.1%~0.2%的β-石竹烯和1%~2%的反-2-己烯醛。

优选所述的辅料为占总质量比为3%~5%抗氧化剂、8%~10%缓释剂和67.4%~77.7%释放载体。

优选所述的抗氧化剂为: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G)、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没食子酸丙酯(PRG)或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所述的缓释剂为EVA、低密度聚乙烯或者是质量比为2.5~3.5:0.8~1.2的聚乙烯醇和甲醛混合物。

优选所述的释放载体为玉米粉、黄豆粉或稻壳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二化螟食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活性物质和辅料按质量比在搅拌机中搅拌混合,装袋密封,低于室温保存。

本发明优选活性物质和辅料在搅拌机中少时多次充分搅拌混合,搅拌混合时转速为40~55r/min;每搅拌30~60s停顿1~3min,搅拌次数为10~15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17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