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线损光伏阵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83670.6 | 申请日: | 2020-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8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施正荣;崔标;谢涛涛;练成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迈(镇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34 | 分类号: | H02S40/34;H02S30/00;H02S20/23;H02S40/36;H02S10/00;H01L31/0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线损光伏 阵列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线损光伏阵列结构,包括若干作为光伏阵列单元的光伏组件,各光伏组件包括1个光伏电池串或多个并排或并列分布且呈串联和/或并联的光伏电池串,光伏组件包括长边和短边,沿其长边中心线两端的受光面或背光面分别设有第一端边接线盒和第二端边接线盒,其中,第一端边接线盒以及第二端边接线盒位于光伏组件长边的同一侧,各接线盒之间通过汇流条电连接;同时第一端边接线盒和/或第二端边接线盒分别通过线缆连接器与其相邻光伏组件的端边接线盒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明显缩短光伏阵列结构中直流电缆的线程,降低光伏阵列结构内部的线损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线损光伏阵列结构。
背景技术
光伏阵列通常是指为了满足高电压、大功率的发电要求,采用多个光伏组件通过缆线接头进行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后,最终通过直流电缆将电流汇流至逆变器内的光伏发电产品,其中,光伏组件一般是由若干电池片通过导电栅线进行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光伏阵列单元。
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已有较多关于减少作为光伏阵列单元的光伏组件内部电流损耗的技术方案公开,如采用半片或叠片等技术,可以减少光伏组件的内部电流和内损耗。申请人通过专利检索,未发现关于减少将光伏组件进行电连接的光伏阵列损耗的技术方案公开,然而申请人发现光伏阵列需要将大量的光伏组件通过线缆连接实现电流汇流,具体来说,传统的光伏阵列通常在光伏组件短边方向(背面,也有较少在受光正面)上设置接线盒,然后通过直流线缆对各接线盒进行电连接;该结构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直流线缆,同时也导致了较高的光伏阵列线损。
为此,本申请实用新型人基于在光伏领域的多年研发经验以及具有的理论知识决定寻求系统性技术方案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人在提出低线损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独创的彩钢瓦以及独创的光伏安装系统方案,为了更好说明它们的技术效果,本申请人集中提出批量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线损光伏阵列结构,可以明显缩短光伏阵列结构中直流电缆的线程,降低光伏阵列结构内部的线损耗。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线损光伏阵列结构,包括若干作为光伏阵列单元的光伏组件,各光伏组件包括1个光伏电池串或多个并排或并列分布且呈串联和/或并联的光伏电池串,所述光伏组件包括长边和短边,沿其长边中心线两端的受光面或背光面分别设有第一端边接线盒和第二端边接线盒,其中,
所述第一端边接线盒以及第二端边接线盒位于所述光伏组件长边的同一侧,各接线盒之间通过汇流条电连接;
同时第一端边接线盒和/或第二端边接线盒分别通过线缆连接器与其相邻光伏组件的端边接线盒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边接线盒和第二端边接线盒之间的间距不低于200mm。
优选地,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至少1个位于所述第一端边接线盒和第二端边接线盒之间的中间接线盒,各接线盒位于所述长边的同一侧;其中,至少1个接线盒内设有至少1个二极管,将该二极管与其对应的光伏电池串的正负极之间进行反向并联,用于旁路防护。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边接线盒和第二端边接线盒之间的间距范围为500-2000mm。
优选地,所述低线损光伏阵列结构包括由至少2个A型光伏组件串联而成的A型光伏组件列和由至少2个B型光伏组件串联而成的B型光伏组件列,所述A型光伏组件列与所述B型光伏组件列串联连接且采用交替状平行排列结构设置在安装基面上;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迈(镇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迈(镇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836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