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神经介入头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12013.8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82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建斌 |
主分类号: | A61G13/12 | 分类号: | A61G13/12 |
代理公司: | 东莞卓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9 | 代理人: | 齐海迪 |
地址: | 272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 介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神经介入头托结构,它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下端设有相连接的支撑杆,且支撑杆固定连接在基座上,所述固定环上均匀设置有穿插孔,且穿插孔中穿插有用于连接活动架的连接杆,所述活动架呈圆环形分布,且活动架与固定环为同一圆心点,所述基座顶端中心设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螺旋穿插在圆筒罩中心设置的螺纹通孔中。该神经介入头托结构设有圆台型结构的圆筒罩,圆筒罩通过其螺纹通孔作用于螺纹杆与活动架构成挤压结构,该结构能使圆筒罩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让活动架收缩,以此改变活动架的位置,使其能适用于不同尺寸头部的支撑工作,该结构调节操作便捷,调节效率更高,调节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神经介入头托结构。
背景技术
神经介入技术顾名思义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通过选择性造影、栓塞、扩张成形、机械清除、药物递送等具体方法,对累及人体神经血管系统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它是一种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为许多脑与脊髓血管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途径。既可以独立解决许多脑血管疾病,又可以和传统的开放手术、放射治疗等巧妙结合,使原来无法或难以治疗的疾病得到满意疗效。
神经介入诊疗时,会用到头托,现有的头托一般情况下都是尺寸固定的,专利号为CN201821683026.0的一种神经介入头托结构,通过横向调节装置和纵向调节装置对头托的尺寸进行调节,使其能使用与不同尺寸的头部,但是,该装置所述调节结构需要进行多次调节操作才能达到目的,调节效率低下,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神经介入头托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头托尺寸调节方式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神经介入头托结构,它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下端设有相连接的支撑杆,且支撑杆固定连接在基座上,所述固定环上均匀设置有穿插孔,且穿插孔中穿插有用于连接活动架的连接杆,所述活动架呈圆环形分布,且活动架与固定环为同一圆心点,所述基座顶端中心设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螺旋穿插在圆筒罩中心设置的螺纹通孔中,所述圆筒罩设置为圆台型结构,且圆筒罩内穿插有活动架的一端。
通过上述方案,由所述圆筒罩外壁两侧设有把手,且把手另一端面设置为半球形结构。
优选的,这样把手方便被着力,让圆筒罩的螺旋转动操作便捷省力。
通过上述方案,由所述固定环的穿插孔壁上下端设有支架,且支架上通过转轴穿插连接有滑轮,并且滑轮与连接杆相接触。
优选的,这样滑轮让连接杆的活动操作更加顺畅,且对连接杆的活动轨迹起到了限位作用,避免活动架的活动轨迹发生偏移。
通过上述方案,由所述固定环与活动架之间设有相连接的弹簧,且弹簧套在连接杆一段的外围,活动架通过弹簧作用于固定环与固定环构成弹性结构。
优选的,这样能让圆筒罩反向转动时的活动架在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复位,让活动架的位置调节操作更加灵活。
通过上述方案,由所述活动架上端穿插在皮套底端设置的凹槽中,且其凹槽与活动架上端相吻合。
优选的,这样皮套为患者头部起到了保护作用,使患者头部被支撑时的感觉舒适,皮套与活动架互为穿插定位结构,此结构拆装方便,让皮套的更换与清洁操作高效。
通过上述方案,由所述活动架下端边角设置为圆弧形。
优选的,这样减少了活动架与圆筒罩内壁的摩擦力,让圆筒罩的活动更加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建斌,未经马建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120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布线的桌子
- 下一篇:一种离心泵的盘车系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