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方舱升降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99239.7 | 申请日: | 2020-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18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俊;秦攀;曹亮;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0 | 分类号: | E05F15/60;E05D15/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升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方舱升降门,包括舱门以及成对设置的上导轨总成、下导轨总成、舱门上支撑、舱门下支撑和电动推杆,上、下导轨总成分别间隔固定在对应的纵向舱壁内侧面的一端上,舱门上、下支撑一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舱门垂直边缘的上下端,舱门上、下支撑另一端分别嵌入对应的导轨总成中,电动推杆两端分别与固定在舱底板两侧的下铰接座及固定在舱门垂直边缘中部的上铰接座铰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且易于装拆。在15秒内就能快速完成舱门的开启或关闭,大大提高了舱门的启闭效率。本实用新型使得舱体外形非常美观,在舱体纵向侧壁外观察,无法判断本实用新型处于开启状态还是关闭状态,提高了车载方舱使用的隐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方舱门,尤其是一种能垂直升降并能水平横移的车载方舱门,属于车载方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车载方舱通过特种运输车辆进行运输,到达目的地后随车或落地使用,广泛应用于需在室外作战作业的军民用领域。舱门用于方舱内设备和人员的进出,常用的舱门采用手动方式向外开启和关闭,舱门启闭操作无法实现自动化,很不方便。另外,向外开启的方舱门占用了舱外空间;作为军用方舱,开启的方舱门还增大了目标面积,不利于隐蔽和保护自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启闭可靠,操作便捷的车载方舱升降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车载方舱升降门,包括舱门、以及成对设置的上导轨总成、下导轨总成、舱门上支撑、舱门下支撑和电动推杆,所述上导轨总成和下导轨总成均呈垂直状态的倒L形,且上导轨总成和下导轨总成一上一下分别间隔固定在对应的舱体纵向舱壁内侧面的一端上;舱门上支撑、舱门下支撑均呈水平状态的直角形,舱门上支撑一端和舱门下支撑一端一上一下分别固定在对应的舱门垂直边缘的上下端,舱门上支撑另一端嵌入对应的上导轨总成中,舱门下支撑一端嵌入对应的下导轨总成中;电动推杆下端分别与固定在舱底板两侧的下铰接座铰接,电动推杆上端分别与固定在舱门垂直边缘中部的上铰接座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上导轨总成包括上下衔接的倒L形上导轨体和直杆上导轨体,所述下导轨总成包括上下衔接的倒L形下导轨体和直杆下导轨体;各导轨体均采用C形钢制成,倒L形上导轨体和倒L形下导轨体的直边和横边的连接处均成圆弧形弯曲过渡。倒L形上导轨体和直杆上导轨体的上下衔接端口、倒L形下导轨体和直杆下导轨体的上下衔接端口均呈等腰梯形,且各衔接端口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舱门上支撑和舱门下支撑结构相同,分别包括各自的安装板、滚轮轴支撑板、滚轮轴和滚轮,以及长度不同的上直角形杆体和下直角形杆体,所述安装板和滚轮轴支撑板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上直角形杆体两端或下直角形杆体的两端上,且彼此垂直;滚轮轴一端水平固定在滚轮轴支撑板上,滚轮与滚轮轴另一端铰接;舱门上支撑的安装板和舱门下支撑的安装板分别垂直固定在舱门对应的垂直边缘的上下端,舱门上支撑的滚轮嵌入上导轨总成中,舱门下支撑的滚轮嵌入下导轨总成中。所述滚轮为滚动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推杆的驱动单元具有手摇柄的插入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启闭可靠,操作便捷且易于装拆,垂直状态倒L形的上导轨总成和下导轨总成与水平状态直角形的舱门上支撑和舱门下支撑各自对应配合,在电动推杆提供的动力的作用下完成舱门开启闭。开启后的舱门不占用舱外空间,便于使用舱内设备和仪器。本实用新型在15秒内就能快速完成舱门的升降式开启或关闭,大大提高了舱门的启闭效率。关闭后的舱门外侧面与后端舱壁外侧面平滑光顺浑然一体,舱体外形非常美观。开启的舱门不占用舱外空间,在舱体纵向侧壁外观察,无法判断本实用新型处于开启状态还是关闭状态,提高了车载方舱使用的隐蔽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992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