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困油力抵消部分径向力的浮动侧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02367.5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74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龙;刘萍;范钧;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迁学院 |
主分类号: | F04C15/00 | 分类号: | F04C15/00;F04C2/14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孙丽丽 |
地址: | 2238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困油力 抵消 部分 径向 浮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困油力抵消部分径向力的浮动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油槽、八字形卸荷槽、圆形卸荷槽,所述导油槽设在浮动侧板内侧面,所述八字形卸荷槽设在进油侧,所述圆形卸荷槽设在出油侧,该结构能提供足够大的进油侧卸荷面积和较小且适宜的出油侧卸荷面积,足够大的进油侧卸荷面积能保证进油侧困油得到充分填充,避免气穴现象的发生;较小且适宜的出油侧卸荷面积,能促使出油侧困油的高压峰值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实现泵径向力的部分平衡;且这两类卸荷槽形状简单,加工量少,工艺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外啮合齿轮泵领域,具体涉及外啮合齿轮泵的径向力抵消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利用困油力抵消部分径向力的浮动侧板。
背景技术
外啮合齿轮泵是一种泵送工作油液的动力工具,因具有价格、可靠性、寿命和自吸能力等方面优势,应用相当广泛。但由其结构决定的困油现象(内含气穴现象)和径向力的危害严重,主要体现为由困油压缩区内的高压峰值引起的径向冲击力和固有的径向力,共同造成轴承间的润滑性能破坏,以及困油膨胀区内的低压谷值引起的气穴现象,随转速提高愈发严重,阻碍了泵高速化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针对困油(压)力以及径向力的认识均是“负面”的,都以各自独立的结构方式加以控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从“正面”重新认识困油(压)力,并从结构上充分利用困油高压的大困油力,实现固有径向力的部分平衡,从而提高轴承润滑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以及通过困油低压谷值大于介质的额定气穴压力,实现齿轮泵的无气穴性能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困油力抵消部分径向力的浮动侧板,目的在于,以提高轴承润滑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和实现齿轮泵的无气穴性能要求。
为了实现预期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困油力抵消部分径向力的浮动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油槽、八字形卸荷槽、圆形卸荷槽,所述导油槽设在浮动侧板内侧面,所述八字形卸荷槽设在进油侧,所述圆形卸荷槽设在出油侧。
优选的,所述八字形卸荷槽为一双对称分布在进油侧的环弧形卸荷槽,每一个环弧形卸荷槽均由以轮心为圆心的内圆弧、外圆弧和近过渡圆弧、远过渡圆弧的首尾光滑连接组成。
优选的,所述八字形卸荷槽理论位置为:所述环弧形卸荷槽的内圆弧与本侧齿轮的根圆重合,外圆弧与另侧齿轮的齿顶圆相切且向外偏移,近过渡圆弧外切与最小困油位置时本侧齿轮的对应齿廓。
优选的,所述八字形卸荷槽理论位置沿出油方向平移第一偏移距构成八字形卸荷槽实际位置。
优选的,所述圆形卸荷槽理论位置为:所述圆形卸荷槽的圆形轮廓分别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的根圆相切,且过侧隙点。
优选的,所述圆形卸荷槽理论位置沿出油方向平移第二偏移距构成圆形卸荷槽实际位置。
有益效果:该结构能提供足够大的进油侧卸荷面积和较小且适宜的出油侧卸荷面积,足够大的进油侧卸荷面积能保证进油侧困油得到充分填充,避免气穴现象的发生;较小且适宜的出油侧卸荷面积,能促使出油侧困油的高压峰值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实现泵径向力的部分平衡;且这两类卸荷槽形状简单,加工量少,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立体结构图。
图2为浮动侧板内侧面结构图。
图3为平衡结构和尺寸的设置示意图。
图4从动轴上径向力的困油压力部分平衡示意图。
图5从动轴上径向力随困油压力的变化示意图。
其中:1、导油槽 2、八字形卸荷槽 3、圆形卸荷槽 4、浮动侧板内侧面 5、浮动侧板外侧面 6、内圆弧 7、外圆弧 8、浮动侧板中部 A、上端 B、下端 C、进油侧 D、出油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迁学院,未经宿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023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