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密连接器的制备方法、其产品及用于制备水密连接器的复合橡胶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00979.0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4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胡奇志;黄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海迪创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11/00 | 分类号: | C08L11/00;C08L45/00;C08K3/34;H01R13/52;H01R13/523;H01R13/533;H01R43/00;H01R4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悦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4 | 代理人: | 司丽春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密 连接器 制备 方法 产品 用于 复合 橡胶材料 | ||
1.一种水密连接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S1、复合橡胶材料的制备;所述复合橡胶材料的原料由氯丁橡胶79.5~80.5重量份、增粘母胶34.5~35.5重量份、不溶性硫磺0.95~1.05重量份、氧化锌4.7~5.2重量份、硅烷偶联剂改性滑石粉34~36重量份、氧化镁3~5重量份、防老剂0.5~1.5重量份、硬脂酸0.5~1.5重量份、促进剂1.5~2.5重量份、炭黑N330 0.45~0.55重量份组成;所述氯丁橡胶选自氯丁橡胶Baypren711;促进剂选自N,N’-二丁基硫脲;防老剂选自4020NA;
所述增粘母胶的组成为氯丁橡胶20重量份、萜烯树脂8-12重量份,硅烷偶联剂改性滑石粉5重量份;
对复合橡胶材料进行密炼、混炼得到混炼胶;
S2、水密连接器的成型:预处理水密连接器的配件,组装模具和所述配件,将所述混炼胶预热后注胶,硫化,再经后处理得到所述水密连接器;
所述注胶的压力为10~12K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橡胶材料的原料为:氯丁橡胶80份、增粘母胶35份、硅烷偶联剂改性滑石粉35份、不溶性硫磺1份、氧化锌5份、氧化镁4份、防老剂1份、硬脂酸1份、促进剂2份、炭黑N330 0.5重量份;
所述增粘母胶的组成为:氯丁橡胶20重量份、萜烯树脂10重量份,硅烷偶联剂改性滑石粉5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密连接器包括公头和母头,所述公头的配件包括针芯、电导线、定位针、铜外壳和橡胶包裹体,所述母头的配件包括导电插孔、电缆和橡胶包裹体;
所述预处理水密连接器的配件包括电线与针芯预处理和定位针预处理;
所述组装模具和配件包括:在预热后的公头模具中组装公头的配件,在预热后的母头模具中组装母头的配件。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与针芯预处理包括:裁剪电线、去除所述电线的封皮、焊接所述电线与所述针芯,对所述针芯进行表面处理;
所述对所述针芯进行表面处理包括:包覆所述针芯的顶部用于与所述母头的导电插孔配合的部分,在所述针芯上的待注胶位置涂覆胶水,去除包覆物。
5.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预热包括:将公头模具、母头模具与注胶缸放入80℃的烘箱内,压机设定温度为140℃,提前1h预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橡胶材料预热包括:将所述复合橡胶材料制成厚度1~2mm的胶片,所述模具和所述配件组装完成后,称取15~16g所述胶片,放入75℃-85℃的烘箱内,预热2.5-3.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过程中,当压力传感器示数下降速率小于20N/s时,注胶完成;所述注胶过程中,采用逐步注压的方式;加压速率为10KN/min,当压力低于10KN后,加载千斤顶加压;所述硫化的条件为140℃处理40min;所述后处理包括拆模和样品表面处理。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水密连接器。
9.一种复合橡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橡胶材料采用以下原料制备得到:氯丁橡胶80重量份、增粘母胶35重量份、硅烷偶联剂改性滑石粉34~36重量份、不溶性硫磺1重量份、氧化锌5重量份、氧化镁3~5重量份、防老剂0.5~1.5重量份、硬脂酸0.5~1.5重量份、促进剂1.5~2.5重量份、炭黑N330 0.5重量份;所述增粘母胶的组成为氯丁橡胶20重量份、萜烯树脂8~12重量份,硅烷偶联剂改性滑石粉5重量份;所述氯丁橡胶选自氯丁橡胶Baypren711;促进剂选自N,N’-二丁基硫脲;防老剂选自4020N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海迪创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未经北京海迪创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097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