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假单胞菌及其在茄科作物青枯病防控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7564.1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2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蔡刘体;余知和;汪汉成;李鹏;向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7;A01P1/00;C12R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55008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假单胞菌 及其 作物 青枯病防控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株编号RBW‑1,于2020年10月9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实验大楼5楼,保藏编号为GDMCC 61209,可有效防治茄科作物的青枯病,应用RBW‑1生防菌的植株与不使用RBW‑1生防菌相比,青枯病发病率下降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假单胞菌及其在茄科作物青枯病防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青枯病又称细菌性枯萎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和烟草等茄科作物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青枯病的发病条件主要是高温多湿的环境,轮作周期短或品种抗性弱等,感染青枯病植株的根系首先褐变,不久开始腐烂并消失;切开近地表部位病茎,其维管束微有褐变,并从该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浊污汁,病茎的褐变部位用手挤压,有乳白色菌液排出。
现阶段防治茄科作物青枯病主要手段为化学药物防治。化学杀菌药物在抑制青枯病菌方面见效快、效果好,但面临食用性作物存在一定危险性,且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有效地针对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手段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假单胞菌及其在茄科作物青枯病防控中的应用,可从生物层面有效防治青枯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株,编号RBW-1,于2020年9月22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 100号大院59号楼5楼,保藏编号为GDMCC 61209;
一种假单胞菌在防控茄科作物青枯病中的应用;
优选的,青枯病防控目标植株为番茄。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菌株编号RBW- 1,于2020年9月22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保藏编号为GDMCC 61209,可有效防控茄科作物青枯病,应用RBW-1生防菌的植株与不使用RBW-1生防菌,青枯病发病率下降50%。
附图说明
图1:RBW-1生防菌株与青枯病菌拮抗48h后的效果图,图中透明圈为RBW-1 生防菌株对青枯病菌的拮抗圈;
图2:将RBW-1的16S rDNA序列(SEQ ID NO.3)与NCBI数据库中序列比对结果;
图3:A图为只接种青枯病菌30天的番茄植株;B图为接种青枯病菌EP1前先蘸取生防菌RBW-130天的番茄植株;C图为只蘸取无菌蒸馏水30天的番茄植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尽管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青枯病菌EP1来自于文献:Genomic analysis of phylotype I strain EP1reveals substantial divergence from other strains in the Ralstoniasolanacearum species complex(Peng,Li et al.,2016);假单胞菌2P24来自于文献:调控基因gacA在荧光假单胞菌2P24防治土传病害中的作用(闫小雪等,2004)。
实施例1、RBW-1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1)拮抗菌株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未经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75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