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手机投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05087.5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2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谭文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41 | 分类号: | H04N21/41;H04N21/4363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陈艺文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手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手机投屏方法,选择基于Android的智能手机作为媒体文件服务器,基于Android的智能电视作为媒体播放器,实现手机投屏后仍然可以进行其他操作,并且可以由局域网内的各智能手机终端,安装服务端程序后对投屏的媒体文件进行控制。本申请基于Android的智能电视端的专门的媒体播放器、智能手机端的媒体资源服务器和多手机同时控制播放策略,以及投屏播放时,对媒体资源传输码率的自适应方案。结合当下Wi‑Fi在家庭环境的应用,以及是基于Android的智能电视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机投屏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多屏互动技术愈加普遍的应用,以往各有优劣且互不相通的智能电视、智能手机也能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尤其是在家庭环境中,投屏技术让逐渐重新回到到家庭娱乐中心的电视,更好的发挥了其大屏的优势。
比较常见的应用场景就有:当在家庭环境中时,用户通过手机观看下载好的视频,如果觉得屏幕小,就会选择投屏到智能电视上观看。与此同时,伴随投屏后的应用场景,一些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
以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智能电视,Android智能电视为例,当需要投屏播放手机本地的媒体资源时,各个厂家采取的多是屏幕镜像的投屏方式。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在于,一方面,当手机将媒体资源投屏到电视上时,手机屏幕无法息屏和进行其他操作,会占用手机的大量资源;另一方面,手机在将媒体资源投屏到电视后,紧接着对媒体资源的进一步控制也不易操作,操作入口只有源端手机,其他观影人员无法操作媒体资源。
造成和这种局限性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针对手机本地资源的投屏,采用的是基于Miracast协议的镜像投屏,它会实时抓取源端手机屏幕上的一切操作到显示端,因此手机无法息屏或者进行其他操作。另一方面,由于电视端播放视频没有专门对播放视频进行操作的播放器,因此无法在电视端实现对媒体资源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智能手机投屏方法,本发明针对的问题是在基于Android的智能电视上进行投屏播放本地媒体资源时,无法多人控制资源播放和手机资源占用较大的问题。该问题缺陷的技术实质是:各电视厂商采用的镜像投屏的基本协议原理以及智能电视缺少对媒体资源专门的处理应用。
本专利申请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的技术本质是:利用家庭路由构造局域网,利用“设备互联方案”连接智能手机与电视、采用“智能手机——媒体服务器方案”和“智能电视——媒体播放器方案”以及“多控制终端协同工作方案”相配合,解决在基于Android的智能电视上投屏占用过多手机资源,以及对媒体资源的控制不便的问题。同时配合“传输码率自适应”方案,保障投屏播放媒体资源时充分利用家庭局域网带宽,保障投屏播放媒体资源时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智能手机投屏方法选择基于Android的智能手机作为媒体文件服务器基于Android的智能电视作为媒体播放器,实现手机投屏后仍然可以进行其他操作,并且可以由局域网内的各智能手机终端,安装服务端程序后对投屏的媒体文件进行控制。
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将手机端和电视端接入家庭局域网,手机端对局域网内广播设备发送消息,电视端接收到设备消息后,向手机端回复自身信息,建立起手机与电视的连接;
步骤2,手机端作为媒体服务器,实现对本地音频、视频、图片媒体文件的搜索、分类、呈现;
步骤3,在手机端选择要投屏播放的媒体的文件,将媒体文件转换成流文件;
步骤4,电视端作为媒体播放器,应用程序集成了音视频文件、增加图片文件播放功能,与手机端建立播放会话后,开始投屏播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050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