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塑料润滑剂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8082.4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0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陈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红 |
主分类号: | C07C67/08 | 分类号: | C07C67/08;C07C69/44;C10M10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色 无味 液体 塑料 润滑剂 合成 方法 | ||
1.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塑料润滑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丙三醇和异辛酸按照摩尔比为1:2的比例加入反应装置中,随后加入催化剂氯化亚锡和活性炭,启动反应装置对反应原料进行加热并对反应原料进行充分搅拌,使得反应装置内部的温度达到150-230℃,等待120-180分钟后停止加热使反应装置冷却至20-30℃,得到产物二异辛酸丙三醇酯;
S2:在S1中得到的产物二异辛酸丙三醇酯中加入己二酸,按照二异辛酸丙三醇酯和己二酸之间的摩尔比2:1进行配比,随后加入催化剂磷酸,再次启动反应装置使得反应装置内部的温度达到140-200℃,等待120-180分钟后关闭反应装置使得反应装置内部温度冷却至25-30℃,将得到的产物经过滤纸进行过滤,即可得到无色无味的液体塑料润滑剂2-(二异辛酸丙三醇)己二酸酯;
S1中采用的反应装置包括反应筒(1)、筒盖(2)、一号搅拌轴(3)、正反转电机(4)、水银温度计(5)和电热丝(6);所述筒盖(2)设置在反应筒(1)顶部,所述一号搅拌轴(3)设置在反应筒(1)内部,所述一号搅拌轴(3)底端与所述筒盖(2)下表面转动连接,且所述一号搅拌轴(3)外表面均匀设有搅拌杆(31);所述搅拌杆(31)与所述一号搅拌轴(3)外表面转动连接,且所述搅拌杆(31)与所述一号搅拌轴(3)外表面的结合部设有复位弹片(32);所述一号搅拌轴(3)内部设有一号孔(33),所述一号孔(33)顶部与外界相通,所述正反转电机(4)位于一号孔(33)中靠近所述筒盖(2)的区域并通过连杆与所述筒盖(2)下表面相连,且所述正反转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连杆与所述一号孔(33)内表面相连;所述反应筒(1)上设有加热腔室(11),所述加热腔室(11)中填充有硅油,所述电热丝(6)均匀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室(11)内靠近底部的区域;所述水银温度计(5)的量程为0-400℃,所述水银温度计(5)嵌入设置在所述筒盖(2)靠近边缘部位所设置的一号槽(21))中,且所述水银温度计(5)底部的水银球(51)伸入所述反应筒(1)内部;通过加热腔室(11)和一号搅拌轴(3)的作用,使得反应筒(1)内部反应原料在受到充分搅拌的同时得到均匀的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塑料润滑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搅拌杆(31)的中间部位均通过一号连杆(311)与上下相邻的搅拌杆(31)的相同部位转动连接,通过一号连杆(311)的作用,使得上下相邻的搅拌杆(31)同步上下摆动,防止相邻的搅拌杆(31)之间发生碰撞并导致损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塑料润滑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室(11)顶部中与所述一号搅拌轴(3)下底面相对的部位设有二号孔(111),所述二号孔(111)内嵌有二号搅拌轴(12),所述二号搅拌轴(12)与所述二号孔(111)滑动连接,且所述二号搅拌轴(12)顶部嵌入所述一号搅拌轴(3)底部所设置的三号孔(34)中;所述二号搅拌轴(12)顶部外表面均匀设置的一号板(121)嵌入所述三号孔(34)内表面对应位置所设置的二号槽(341)中,且所述一号板(121)与所述二号槽(341)滑动连接,所述二号槽(341)底部设有卡块(342);所述二号搅拌轴(12)底部设有一号环(122),所述一号环(122)下表面均匀设有搅拌板(123);通过一号搅拌轴(3)带动二号搅拌轴(12)转动并作用于加热腔室(11)中的硅油,使得硅油加速流动并充分受到电热丝(6)的加热作用,从而使得反应原料所受到加热作用更加均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塑料润滑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孔(111)内表面设有环形槽(124),所述环形槽(124)内部设有吸油毡(125),所述吸油毡(125)与所述二号搅拌轴(12)外表面紧密接触;通过吸油毡(125)的作用,防止硅油沿着二号孔(111)与二号搅拌轴(12)之间的间隙流入并污染反应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红,未经张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808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