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樟茎段扦插繁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1722.1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9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邱凤英;章挺;戴小英;杨海宽;何小三;符潮;伍艳芳;周松松;李升星;温世钫;郭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10 | 分类号: | A01G2/10;A01G24/10;A01G24/15;A01G24/28 |
代理公司: | 南昌贤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6 | 代理人: | 金一娴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樟茎段 扦插 繁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樟茎段扦插繁殖方法,涉及植物扦插技术领域,包括:S1、平整床面,在床面平铺基质,喷洒杀菌剂,用薄膜将床面覆盖;S2、于每年的6~7月份采集半木质化带饱满腋芽的黄樟健壮穗条,将穗条修剪为长度3~4cm的插穗,切口平滑,每个插穗上保留2片叶片和2~3个叶芽,将插穗下切口浸泡在生根剂中3~7min,然后将插穗浸泡在杀菌剂中6~15min;S3、将插穗1/2~2/3长度插入基质中,露出叶芽和叶片,插后分2~3次浇透水,至插孔淤实,用薄膜铺设在床面上形成拱形棚,用遮阳网对穗条进行遮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穗条长度仅为3~4cm,繁殖的苗木数量是现有技术的2倍以上,成活率高,扦插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扦插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黄樟茎段扦插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扦插繁殖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繁殖方法,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且每个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当某一部分受伤或被切除时,能表现出弥补损伤和恢复协调的功能,发育长出不定根,最终发育成完整植株。因扦插繁殖能保留母本植物优良特性,而被广泛用于园林植物和特种经济植物繁殖。
不同植物扦插成活率不同,分为容易生根植物(如侧柏、杉木、柳等)、较易生根植物(如山茶、桂花、雪松、南天竹等)和难生根植物(松、榆树、樟树等)。现有研究对各类植物扦插繁殖材料、繁殖环境及生根机理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植物扦插快繁技术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黄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精油植物,扦插繁殖因能保留其母本材料优良的精油性状而成为黄樟推广应用重要的繁殖手段,但由于黄樟生根难,使得相关技术发展较慢。
现有技术中对黄樟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较少,中国专利CN110892862A公开了一种黄樟水培扦插快繁方法及其应用,该专利采用水培的方法进行黄樟一年生半木质化嫩梢扦插。包括以下步骤:1)扦插水槽的制作;2)插穗选择:从生长良好的黄樟母株上,剪取长20~25cm,粗度0.4~0.6cm的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3)插穗处理:将选择的插穗顶部留有2~3叶,底部剪有平齐切口,且多余的叶片摘除,然后将插穗基部浸入清水中,并放在阴凉湿润处,备用;4)扦插及扦插管理。另外,论文《穗条类型和插穗叶片数对黄樟扦插繁殖的影响》和《不同基质对黄樟扦插繁殖的影响》所用插穗长度在8~10cm。
发明内容
申请人发现背景技术中的专利每个插穗的长度为20~25cm,使用的穗条材料过长,不仅提高了原材料成本,而且提高了生根过程中穗条霉变的几率,降低了成活率,并且该专利采用扦插水槽设备要求较高,成本较高;背景技术中的论文的插穗长度在8~10cm,也使得穗条利用效率不够高,因此,为了提高穗条利用效率和成活率,申请人经过研究,提出了一种黄樟茎段扦插繁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穗条利用效率高且成活率高的黄樟茎段扦插繁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黄樟茎段扦插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平整床面,在床面平铺一层基质,将杀菌剂喷洒基质表层进行消毒,然后用薄膜将床面覆盖,薄膜四周用土盖严实;
S2、于每年的6~7月份采集半木质化带饱满腋芽的黄樟健壮穗条,将穗条修剪为插穗,插穗的长度为3~4cm,切口平滑,每个插穗上保留2片叶片和2~3个叶芽,将插穗下切口浸泡在生根剂中3~7min,然后将插穗浸泡在杀菌剂中6~15min;
S3、将插穗1/2~2/3长度插入基质中,露出叶芽和叶片,插后分2~3次浇透水,至插孔淤实,用薄膜铺设在床面上形成拱形棚,薄膜四周用土盖严实,并用遮阳网对穗条进行遮阴。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在床面平铺一层厚度为10~20cm的基质,基质为黄心土、珍珠岩、泥炭土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未经江西省林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17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