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水溶液中钨、钼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48052.8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6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强;孙晓;秦茹;车相静;李睿思;张艳娟;潘亚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4/36 | 分类号: | C22B34/36;C22B34/34;C22B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琪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水相 体系 萃取 分离 水溶液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水溶液中钨、钼的方法,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将含仲钨酸B和钼酸盐的水溶液与含氮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硫酸钠混合,得到混合液;然后将所述混合液调节为弱酸性混合液,然后在60~80℃的条件下进行萃取,收集表面活性剂相,即为富钨相,收集水相,即为富钼相。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萃取效率,钨的单级萃取率可达97%以上,最低为84.47%,而钼的单级萃取率在38.36%以下,钨钼分离因子最高可达77.3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水溶液中钨、钼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多技术领域中,钨和钼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用于拉制灯泡的灯丝,具有“光明使者”的美誉;同时也是国际上重要的战略金属,钨矿在古代被称为“重石”;世界上开采出的钨矿,约50%用于优质钢的冶炼,约35%用于生产硬质钢,约10%用于制钨丝,约5%用于其他用途。而钼在冶金工业中常作为生产各种合金钢的添加剂,或与钨、镍、钴,锆、钛、钒、铼等组成高级合金,以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耐磨性和抗腐性;在钼的化工产品中,含钼颜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钼黄具有色泽鲜艳和光热稳定性好的优势,广泛应用在普通油漆、高油漆、建筑涂料等涂料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钨、钼金属需求的快速增长,人们越来越关注从二次资源中对它们进行回收再利用。例如从石油炼制的废催化剂中对其进行回收、提纯。然而,钨和钼属同一副族,且受“镧系收缩”影响,两者的原子半径、原子结构、化学性质都极为相似,因此在含钨溶液的杂质中以钼的分离最为困难。目前萃取分离钨钼的方法有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溶剂萃取法,其中溶剂萃取法能够有效分离钨钼,且成本低,在工业上的应用也较为成熟,但是该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通常会大量使用有机溶剂,不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现有技术CN108588415A提出了一种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水溶液中钨的方法,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但是该方法在用于含钨钼的水溶液时,不能将钨钼有效分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水溶液中钨、钼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将含仲钨酸B和钼酸盐的水溶液中钨、钼有效分离,且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是一种绿色环保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水溶液中钨、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含仲钨酸B和钼酸盐的水溶液与含氮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硫酸钠混合,得到混合液;
将所述混合液调节为弱酸性混合液,然后在60~80℃的条件下进行萃取,收集有机相,即为富钨相,收集水相,即为富钼相;所述弱酸性混合液的pH值为6.2~7.0。
优选的,所述含氮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5)醚、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10)醚、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15)醚、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30)醚、十二烷基胺聚氧乙烯(5)醚、十二烷基胺聚氧乙烯(10)醚和十二烷基胺聚氧乙烯(15)醚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混合液中含氮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10~30wt%,硫酸钠的含量为10~20wt%。
优选的,所述混合液中含氮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10~20wt%。
优选的,所述弱酸性混合液的pH值为6.6~7.0。
优选的,所述萃取包括依次进行的搅拌混合和静置分相。
优选的,所述搅拌混合的时间为30~60min。
优选的,所述静置分相的时间为30~120min。
优选的,所述静置分相的时间为60~120min。
优选的,所述混合液中钨元素的含量为0.1~3.0wt%,钼元素的含量为0.1~2.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80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