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翼板种植定位导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4998.9 | 申请日: | 202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2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媛元;吴轶群;王凤;陶宝鑫;喻康;王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A61C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2000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种植 定位 导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翼板种植定位导向装置,所述定位导向尺包括基准板、导向尺、定位尺和颊拉钩,所述定位尺包括主尺、第一角度尺和第二角度尺,其中导向尺垂直连接于基准板,主尺和所述第一角度尺均平行于所述导向尺所在平面,并且所述主尺垂直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尺,所述第二角度尺滑动连接于所述主尺,第二角度尺分别垂直与所述主尺和所述基准板设置,并且所述第二角度尺滑动连接于所述主尺;本发明所述翼板种植定位导向装置能在翼板种植术前CBCT种植体设计方案的三维位置通过导板定向定位进行实现,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翼板种植定位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上颌牙列缺失伴剩余骨量严重不足患者的种植修复是口腔种植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当上颌剩余骨量严重不足或存在上颌骨缺损时,传统骨增量技术的实施则难以获得可预期的成骨效果,并且会大幅延长治疗周期、增加术中创伤及患者负担。1998年Branemark教授首先提出将较长种植体植入颧骨以解决上颌骨量不足的种植技术,通过双侧各植入一枚颧骨种植体并结合前牙区2至4枚常规种植体,以一段式固定修复体重建上颌牙列。颧骨致密的骨质和充足的骨量,使得种植体在植入后得到足够的初期稳定性,为即刻修复提供所需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颧种植周围解剖情况复杂,颧种植手术需要医生拥有强大的外科手术功底以及绝对熟悉解剖结构,配备全麻手术要求以及强大的应急外科处理流程才可以实施,增加了门诊手术难度。为了增大门诊手术几率,降低门诊手术风险同时还可以解决重度上颌牙槽骨缺损患者种植以及即刻修复,有学者提出增加翼板种植技术。即当后牙区游离端缺失时,术前CBCT模拟种植体植入路径,在上颌窦后壁,倾斜植入种植体,利用牙槽嵴顶与翼板骨获得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从而辅助即刻修复。
但是,由于翼板种植存在视野不清晰的问题;同时,由于翼板在牙弓末端腭侧,解剖位置特殊,以及腭侧存在腭降动脉,种植时存在碰到腭降动脉引起大出血等风险;此外,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很难将CBCT的植体设计通过自由手在手术中实现。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翼板种植定位导向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翼板种植定位导向装置,所述翼板种植定位导向装置通过基准板、导向尺、定位尺和颊拉钩的配合,能对CBCT种植体的三维位置进行精准定位,从而能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精准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采取了翼板种植定位导向装置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翼板种植定位导向装置,包括:一基准板、导向尺和定位尺,其中:所述导向尺垂直连接于所述基准板;所述定位尺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尺的主尺以及设置于所述主尺上的第一角度尺和第二角度尺,其中:所述主尺和所述第一角度尺均平行于所述导向尺所在平面,所述第二角度尺同时与所述主尺和所述基准板相垂直。
进一步,所述定位导向装置还包括一位于所述导向尺的与所述第二角度尺相对的一侧的颊拉钩;所述颊拉钩连接于所述导向尺的远离所述基准板的端部并与所述导向尺构成一夹角结构。
进一步,所述夹角结构在所述导向尺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角度为60;所述夹角结构在所述第二角度尺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角度为30。
进一步,所述导向尺的端部与所述基准板侧边相邻接构成一直角;所述颊拉钩位于所述导向尺的与所述固定尺相对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颊拉钩沿着远离所述导向尺的依次包括弯折部和延伸部,其中:所述弯折部使得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导向尺连接成所述夹角结构;所述延伸部的外围尺寸沿着远离所述导向板的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所述第一角度尺位于所述主尺的远离所述基准板的一侧并固定于所述主尺的中心线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角度尺位固定连接于所述主尺的与所述颊拉钩相对的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49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两阶段卷积神经网络的金属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 下一篇:辅助绕纱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