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蝶形引入光缆智能温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10642.1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5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成;廖静;范建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16 | 分类号: | B29C35/16;G02B6/44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沈成金 |
地址: | 6113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蝶形 引入 光缆 智能 温控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光缆制造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蝶形引入光缆智能温控系统,包括槽体,槽体内设置有多个挡板将槽体内部分隔成多个储水槽,多个储水槽用于盛装不同温度的水,且相邻储水槽内水的温度成阶梯温度设置,槽体内部设置有调温装置,调温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还包括输水管,输水管沿槽体设置,且输水管贯穿多个挡板,转轴设置在所述输水管内,转轴上设置有多个输水机构。本发明的优点是将槽体分隔成多个储水槽,多个储水槽内盛装不同温度的冷却水,通过梯度的设置来对光缆进行降温,通过在储水槽内设置调温装置,将低水温的冷却水通过调温装置输送到高温水的储水槽内进行降温,使混合的温度变化小,容易进行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缆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蝶形引入光缆智能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光缆应用越来越多和广泛,蝶形引入光缆是普通室内通信用光缆, 主要作用是用于通信信号的传输,光缆在套塑后光纤表面有170℃以 上温度,套塑在不稳定的状态,需要冷却后凝固才能收线,光缆冷却时需要从170度降到50度,现有的冷却水槽恒温温度为50±5度,其水槽温度不易控制,导致里面的光纤一截一截紧包程度不一样,严重影响蝶形引入光缆产品的拉伸试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蝶形引入光缆智能温控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蝶形引入光缆智能温控系统,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设置有多个挡板将槽体内部分隔成多个储水槽,多个所述的储水槽用于盛装不同温度的水,且相邻储水槽内水的温度成阶梯温度设置,所述的槽体内部设置有调温装置,所述的调温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还包括输水管,所述的输水管沿槽体设置,且输水管贯穿多个挡板,所述的转轴设置在所述输水管内,所述的转轴上设置有多个输水机构,所述的输水机构包括电磁离合器、套管和螺旋叶片,所述电磁离合器的内圈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其一端与所述电磁离合器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的螺旋叶片设置在所述套管的外侧壁上,其中所述的螺旋叶片的外缘与所述输水管的内壁贴合;
所述的输水管位于螺旋叶片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输水管位于螺旋叶片另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的输水管通过出水孔连接有出水装置,所述出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水槽内,所述转轴转动带动螺旋叶片将储水槽内的水经过进水口输送到螺旋叶片的另一端通过出水孔流出,通过出水孔流出的水经过出水装置流入到设置的水温度高于进水口水温度的储水槽内。
具体的,所述的套管上位于螺旋叶片的两端设置有挡环。
具体的,位于每个所述储水槽区域内的输水管内均设置有一个输水机构。
具体的,所述的套管远离设置电磁离合器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具体的,所述套管的两端与转轴之间设置有动密封装置。
具体的,所述的挡板上设置有穿线孔。
具体的,所述的出水装置包括水流管,所述水流管的一端通过所述出水孔与输水管连通,所述水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上沿分流管轴向开设有多个分流口,所述分流管通过分流口连接有多个出液管。
具体的,所述的螺旋叶片一端的侧壁上开设的出水孔设置有两个,两个出水孔均分别连接有一根水流管,其中,所述的分流管设置有两根,两个分流管分别连接不同的水流管,两根所述分流管设置在储水槽的两侧。
具体的,所述的储水槽内均设置有两个支架,所述的出液管固定在支架上,其中出液管的出液端的延长线经过光缆的移动路径。
具体的,还包括温度检测模块,所述储水槽内均设置有一个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保护多个温度传感器,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均布设置,且位于光缆的移动路径的下方。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天邑康和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06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