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矩片扰流式金属蜂窝载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4062.1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6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高健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拓信(台州)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1/08;B01D53/94 |
代理公司: | 浙江中桓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5 | 代理人: | 吕军林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矩片扰流式 金属 蜂窝 载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矩片扰流式金属蜂窝载体,解决了现有蜂窝载体对内燃发动机烟气催化效果相对较差的问题。本矩片扰流式金属蜂窝载体,包括叠加体和圆筒形的壳体,叠加体塞入到壳体内,叠加体包括交错布置的箔带和平片,箔带上形成有若干并列布置的波峰部和波谷部,波峰部和波谷部彼此交错布置并连为一体,在波峰波和波谷部的内侧均形成有气流通道,波峰部和波谷部分别构成了各自所对应气流通道壁体的一部分,平片构成了气流通道壁体的另一部分,其特征在于,在箔带上设有若干突出的矩片,矩片的外端角部为尖角,矩片伸入到气流通道的截流面内,并容纳在气流通道内,矩片与气流通道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0—60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摩托车上的用于对烟气进行催化净化的金属蜂窝载体。
背景技术
随着摩托车尾气排放欧五标准的进一步实施落地,摩托车尾气排放标准越来越高,特别是碳氢排放的技术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常规载体制作的催化剂已经很难满足现有标准下的排放要求。现有摩托车排气管中所应用到的常规载体,是采用几层叠置的平片和波片箔带卷制而成。载体内于箔带的表面上会浸润有催化剂,内燃机燃烧后的烟气流经载体时会与箔带表面上的催化剂相接触,而可实现烟气的催化净化,使得废气达标排放。在载体内形成有若干分隔开的气流通道,气体在流经载体时,气体会自气流通道内直接通过,气流通道中间部位的气体很难与气流通道壁体上的催化剂相接触,导致催化效果相对较差。在烟气排出过程中,气流通道径向中间部分的气流速度相对比较快,外圈空速比较慢,气体流速的不均导致烟气催化不够均匀,催化效果减弱。为适应新的排放标准,有必要对金属蜂窝箔带和载体进行改进,而进一步提升催化效果。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矩片扰流式金属蜂窝载体,该金属蜂窝载体能够有效提高烟气的催化效果。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矩片扰流式金属蜂窝载体,包括叠加体和圆筒形的壳体,叠加体塞入到壳体内,若干交错叠置在一起的平片和曲状的箔带自中部位置处卷绕成圆柱形而形成所述的叠加体,箔带上形成有若干并列布置的波峰部和波谷部,波峰部和波谷部彼此交错布置并连为一体,在波峰波和波谷部的内侧均形成有气流通道,波峰部和波谷部分别构成了各自所对应气流通道壁体的一部分,平片构成了气流通道壁体的另一部分,其特征在于,在箔带上设有若干突出的矩片,矩片的外端角部为尖角,矩片伸入到气流通道的截流面内,并容纳在气流通道内,矩片与气流通道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0—60度。
所应用到的箔带上,波峰部和波谷部分别设置在箔带上中截面的相对两侧,箔带是由薄的平片通过冲压或折叠后成型的。在进行载体的制备时,箔带需要与平的平片交错叠置在一起自中部位置处卷绕成圆柱形后,再在外侧套接圆筒形的壳体定型后而成型金属蜂窝载体。由于波峰部和波谷部均为拱形,波峰部和波谷部与平片叠置在一起后会形成有若干分隔开的气流通道,以供气流的流动。现有的载体中,这些气流通道均是笔直的,载体应用在车辆上后,内燃发动机工作时所产生的烟气会通过气流通道而被排放到外界中,烟气在气流通道内流动时,会被载体内气流通道的内壁面上的催化剂催化。所述的矩片通常为矩形、梯形或三角形中的一种或多种。通常情况下,矩片是通过冲压的方式而形成在箔带上的。当然,也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而设置在箔带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矩片是由多冲压头式冲压机通过对箔带的壁体冲压折弯而形成的,在进行制备时,把箔带平放到冲压头下方的搁台上,箔带上一波峰部搁置到一条支撑棱上,在支撑棱上对应于冲压头的正下方设有供冲压头插入的凹口,通过冲压头的冲压加工而在波峰部上形成有开口。这使得对箔带的制备速度快,便于在箔带上形成伸出的矩片。
进一步地,在凹口的底面上形成有插片,在冲压头上设有供插片插入的插口,所制备的矩片成对设置,一对中的两片矩片并列设置。这能够增加箔带的表面积,也使得矩片伸入到气流通道内的尺寸不致太大,以免矩片受到高温烟气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拓信(台州)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拓信(台州)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40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