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壳聚糖的特异性靶向纳米囊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4035.4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05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潘浩波;尹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47/46;A61K9/127;A61K47/60;A61K31/722;A61K41/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力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7 | 代理人: | 张传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聚糖 特异性 靶向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纳米粒子抗肿瘤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壳聚糖的特异性靶向纳米囊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基于壳聚糖的特异性靶向纳米囊泡包括具有肿瘤细胞特异性靶向的外泌体以及包埋于所述外泌体内的复合纳米颗粒;所述复合纳米颗粒中含有金纳米团簇和巯基‑聚乙二醇‑壳聚糖,所述巯基‑聚乙二醇‑壳聚糖的巯基与所述金纳米团簇通过配位结合。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壳聚糖的特异性靶向纳米囊泡,具有良好的特异靶向性,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作为治疗癌症的药物,以特异性靶向并杀死病变细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粒子抗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壳聚糖的特异性靶向纳米囊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自其出现以来,已经成为使人类致死的首要原因,并已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如何有效的治疗癌症也已经成为人类关注的重点。现有的癌症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但是这些治疗方法普遍存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副作用极大,而一般的药物治疗方法,药效又难以满足治疗需求。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将纳米技术应用在医疗中可以有效的提高药效,因此有人考虑将纳米粒子应用在癌症治疗中,但传统纳米粒子(NPs)进入体内后大部分迅速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清除,可到达肿瘤细胞的纳米粒子数量会减少,从而使得药效降低,这极大地限制了纳米粒子在癌症治疗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
基于以上的现状,如何保证纳米粒子进入体内后不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清除,以确保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效果,就显得十分的迫切和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壳聚糖的特异性靶向纳米囊泡,旨在解决现有纳米粒子进入体内后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以导致纳米粒子靶向效果差、载药药效降低等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壳聚糖的特异性靶向纳米囊泡,包括具有肿瘤细胞特异性靶向的外泌体以及包埋于所述外泌体内的复合纳米颗粒;
所述复合纳米颗粒中含有金纳米团簇和巯基-聚乙二醇-壳聚糖,所述巯基-聚乙二醇-壳聚糖的巯基与所述金纳米团簇通过配位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壳聚糖的特异性靶向纳米囊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金纳米团簇分散液、巯基-聚乙二醇-壳聚糖以及具有肿瘤细胞特异性靶向的外泌体;
向所述金纳米团簇分散液中加入所述巯基-聚乙二醇-壳聚糖,巯基与所述金纳米团簇发生配位结合,得到复合纳米颗粒;
采用电穿孔技术将所述复合纳米颗粒包埋至所述具有肿瘤细胞特异性靶向的外泌体内,再对所述具有肿瘤细胞特异性靶向的外泌体进行孵育,使所述具有肿瘤细胞特异性靶向的外泌体的外泌体膜得到恢复,并由此获得基于壳聚糖的特异性靶向纳米囊泡。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基于壳聚糖的特异性靶向纳米囊泡的应用,具体是将所述基于壳聚糖的特异性靶向纳米囊泡作为治疗癌症的药物,或者将所述基于壳聚糖的特异性靶向纳米囊泡作为治疗癌症药物的载体。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40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机器人生产的工作台
- 下一篇:一种清扫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