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水治理的人工湿地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04525.6 | 申请日: | 202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8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顾帆;张娴;田培培;丁洁;田静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刘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染 治理 人工 湿地 修复 方法 | ||
1.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水治理的人工湿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面源污染(1)处修建人工湿地修复系统(2),所述人工湿地修复系统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生态河道(21)、人工湿地(22)、生态池(23);所述生态河道(21)是在面源污染(1)处因地制宜进行工程改造而成,面源污染(1)水体汇入所述生态河道(21)首端,所述生态河道(21)的河道宽度为5-15m并且断面为梯形;所述生态河道(12)两岸种植有芦苇用于加固生态河道(21)的护岸,所述生态河道(21)中设置石块;在所述人工湿地(22)入口(221)和生态河道(21)末端连接处设置有沉淀池(24),所述人工湿地(22)的基质包括卵石、人工碎石、 植被土与厚粗砂;所述人工湿地(22)出口(222)处设置所述生态池(23),所述生态池(23)末端设置溢流堰(25),所述生态池(23)中并列设置有 8 块湿式有框式生态浮床(231),所述湿式有框式生态浮床(231)的连接扣与铁丝连接并且通过铁丝牵拉固定在生态池(23)岸边桩子(232)上,所述湿式有框式生态浮床(231)中种植有植物;所述人工湿地(22)内部均布有布水管,所述人工湿地(22)的入口(221)和出口(222)分别设置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布水管、出水管道依次连接;所述进水管道处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以1~2h为间隔运行,且每一次的运行时间为1~2h;所述出水管道处设置有调节池(2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面源污染水治理的人工湿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上均设置有调节套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面源污染水治理的人工湿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内装有水质净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面源污染水治理的人工湿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向所述沉淀池(24)加入助凝剂、混凝剂,悬浮物、藻类水结合絮凝体,所述絮凝体在沉淀池内通过重力作用沉入沉淀池(24)下方的污泥斗,污泥斗集中进行清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面源污染水治理的人工湿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空气压缩机通过管道向所述人工湿地(22)内部充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面源污染水治理的人工湿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在人工湿地(22)上设置生态植物群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面源污染水治理的人工湿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植物群落的设置,包括如下步骤:在人工湿地(22)的高水位区域配置沉水性植物,在低水位区域配置中生的浮水型植物,在人工湿地(22)岸边的浅水配置挺水型植物,在人工湿地(22)外的滩地配置陆生植物,在人工湿地(22)的外围配置乔木。
8.根据权利要求7述的于面源污染水治理的人工湿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性植物包括黑藻、金鱼藻、苦草;所述浮水型植物包括睡莲、浮萍、凤眼莲;所述挺水型植物包括芦苇、香蒲、菖蒲、水葱;所述陆生植物包括香根草、莎草、柽柳、黄素馨。
9.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于面源污染水治理的人工湿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有框式生态浮床(231)种植的植物为美人蕉、芦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0452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极的连续生产装置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多功能高效蒸粮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