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组件的触头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1167.2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0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D.A.特鲁特;D.E.舍克;J.D.皮克尔;T.R.迷尼克;M.M.弗南德斯;片野哲也;相泽正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连公司;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659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曦 |
地址: | 美国宾夕***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件 模块 | ||
1.一种用于连接器组件(102)的触头模块(122),包括:
引线框架(230),具有第一信号触头(124a),每个第一信号触头具有配置为与配合连接器组件相配合的配合端(128)和配置为端接至电路板(106)的安装端(130),每个第一信号触头具有在所述配合端和所述安装端之间延伸的第一引线(254a),所述第一引线具有在内边缘(246)和外边缘(238)之间延伸的侧面(232,234);
支撑所述引线框架的电介质框架(240),所述电介质框架具有第一侧(270)和第二侧(272),所述电介质框架具有在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延伸穿过所述电介质框架的窗口(260),所述窗口沿着所述第一引线的大部分长度将对应的第一引线的侧面、内边缘和外边缘暴露于空气;以及
屏蔽结构(126),在所述第一侧具有第一接地屏蔽件(202)且在所述第二侧具有第二接地屏蔽件(204),所述第一接地屏蔽件和所述第二接地屏蔽件为所述第一信号触头提供电屏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模块(122),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触头(124a)布置成对,每个窗口(260)暴露对应的一对第一信号触头的两个第一引线(254d,254e)。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模块(122),其中每个第一引线(254a)在所述配合端(128)和所述安装端(130)之间穿过所述窗口(260)中的至少两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模块(122),其中所述电介质框架(240)包括定位凸部(266),其延伸到所述窗口(260)中以将所述第一引线(254a)定位在所述窗口中,所述定位凸部接合所述第一引线的两个侧面(232,234)以将所述第一引线定位在所述第一接地屏蔽件和第二接地屏蔽件(202、204)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头模块(122),其中所述第一引线(254a)包括凹口(268),所述凹口沿着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定位凸部(266)对齐,使得所述第一引线在所述定位凸部处在所述内边缘(246)和所述外边缘(238)之间较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模块(122),其中所述电介质框架(240)包括从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270,272)延伸的固定柱(290),所述第一接地屏蔽件(202)包括接收对应的固定柱的固定柱开口(320),所述第二接地屏蔽件包括接收对应的固定柱的固定柱开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头模块(122),其中所述固定柱(290)联接至所述第一接地屏蔽件和第二接地屏蔽件(202、204),以将所述第一接地屏蔽件和第二接地屏蔽件向内拉向所述引线框架(23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模块(122),其中所述电介质框架(240)包括内毂(242)和外轨(244),所述电介质框架具有在所述内毂和所述外轨之间延伸的连接轨(247),所述电介质框架在所述连接轨之间具有横轨(248),所述窗口(260)由对应的连接轨和横轨界定,所述电介质框架具有从所述内毂、所述外轨和所述连接轨延伸的第一固定柱(290),所述电介质框架具有从所述内毂、所述外轨和所述连接轨延伸的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接地屏蔽件(202)包括接收第一固定柱的固定柱开口(320),所述第二接地屏蔽件(204)包括接收第二固定柱的固定柱开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模块(122),其中所述第一接地屏蔽件和第二接地屏蔽件(202、204)由接地屏蔽件间隙(340)隔开,所述引线框架(230)接收在所述接地屏蔽件间隙中,所述接地屏蔽件跨越所述接地屏蔽件间隙为所述第一信号触头(124a)提供电屏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模块(122),其中所述第一信号触头(124a)布置成对,所述第一信号触头的对由对间隙(346)隔开,所述第一接地屏蔽件和第二接地屏蔽件(202、204)跨越所述对间隙提供电屏蔽,而无需使所述第一接地屏蔽件和第二接地屏蔽件物理地位于所述对间隙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连公司;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未经泰连公司;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116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