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两个缆索环路之间的中继结构的索道设施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7085.0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7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A·普兰塔德;L·马纳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波马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2/00 | 分类号: | B61B12/00;B61B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两个 缆索 环路 之间 中继 结构 索道 设施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可脱离式车辆和牵引缆索(1)运送人员的索道设施,包括:配备有第一端滑轮(101)的第一站房(1a)、配备有第二端滑轮(102)的第二站房(1b)、配备有第一空转轮(110)和第二空转轮(120)的中继结构(2)、以及与第一端滑轮(101)和第一空转轮(110)接合的第一缆索环路(11)、与第二端滑轮(102)和第二空转轮(120)接合的第二缆索环路(12)。中继结构(2)包括用于在第一缆索环路(11)和第二缆索环路(12)之间转移车辆的转移系统(20),以及支撑相对于固定导轨平移可移动的结构(21)的固定导轨(22),所述可移动结构(21)支承第一空转轮(110)、第二空转轮(120)和装载车辆转移系统(2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缆索运输设施,该缆索运输设施包括一个或多个由缆索环路支承和驱动的用于运输人员或货物的车辆(例如吊厢或吊椅)。
技术背景
本发明涉及运输设施,更具体地,涉及旨在确保端站(分别是出发站和到达站)之间的空中运输的设施。
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通过连续运行的牵引缆索来连接两个端站的吊厢缆车或缆椅设施,以及在进入站房的入口处耦合到缆线以及从缆索上脱离的吊厢或吊椅。
每个站房都配备有缆索从中穿过的端滑轮、吊厢在站房的出口处重新耦合到缆索前在其上循环的转移轨道,以及用于乘客上车和/或下车的站台。
具有可脱离式吊厢或吊椅类型的运输设施,可以通过轻型基础设施实现运输高吞吐量。
特别地,由于吊厢的尺寸和数量的增加以及具有重要高度差的路线的延长,增加了运输的载荷,这暗示着牵引缆索的重要区段。这些重要区段带来了技术问题,特别地,为了确保缆索在滑轮上的可靠且安全的走向,那么对于缆索的要求就会变得过于严格。
吊厢缆车设施在中间站的任一侧均包括两个连续的区段,其中能够通过在两个区段上和在已知的两个方向上循环的吊厢。每个区段构成具有牵引缆索和驱动马达的独立设施。在站房(特别是中间站)的入口处,吊厢从缆索上脱离并减慢速度,以便乘客上车和/或下车。
该设施的中间站包括半环路空转轨道,该半环路空转轨道用于在重新加速后,在站房的出口处将吊厢重新耦合到同一区段的缆索的迂回绞线,以及两个区段之间的连接轨道,该连接轨道在耦合到缆索之前使吊厢能够转移到下一个重新加速的区段。因此,乘客可以在不离开其吊厢的情况下,连续地通过两个区段。
然而,两个区段之间的中间站的存在使整个设施复杂化并增加成本。此外,吊厢在中间站的减速延长了行程的时长,并给乘客带来了不舒适的制动和重新加速阶段。
EP0491632描述了一种吊厢缆车设施,其包括彼此相继延伸的第一环路和第二环路、安装在两个环路的接口处的设有第一环路的空转轮和第二环路的空转轮的技术中继以及两个连接轨道,该连接轨道确保在两个环路之间转移吊厢,同时避开空转轮。
张紧系统是两个环路共用的,通过在技术中继中提供从一个环路到另一个环路的张力转移,并由另一个环路接受张力。为此,空转轮由吊厢的支撑台车支承,该支撑台车在连接轨道上沿缆索方向移动。用于接收张力的千斤顶装载台车。
因此,吊厢从一个环路上脱离,并通过台车转移到另一个它们重新接合到其上的环路。
在缆线上集成的技术中继,以及将牵引缆索划分成两个独立的闭合环路,这两个闭合的环路分别在下游站和技术中继之间以及在技术中继和上游站之间延伸,从而在不修改设施的情况下,可以显着减少缆索的区段。
然而,在该设施中,由于从一个环路到另一个环路的张力的转移和接受,在两个环路上共同地对缆索的张紧进行调节是很困难的。
然而,为了在技术中继的水平上具有令人满意的能力来调节缆索的张力,有必要在该中继内移动空转轮,这带来了重要长度的技术中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波马公司,未经波马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70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