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补偿性能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8695.3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1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郭浩洲;肖梁乐;吴永康;贺伟;郭子君;刘翔;唐钰政;王毅;刘书铭;胡蓓;童悦;汪英英;唐芳;唐鹏;郭建良;孙敏;陈亮;凌莎;李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16 | 分类号: | G06F17/16;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刘海蓉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有源 电能 质量 治理 设备 补偿 性能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补偿性能的方法及系统,属于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补偿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对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的适应性指标进行分级;获取测试指标的实测数据;生成测试指标的评判集;根据隶属度值获取单一性能指标的评估矩阵;获取对比结果,并生成对比结果的判断矩阵;确定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根据特征向量确定测试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估矩阵及测试指标的权重,确定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的补偿性能。本发明可以综合反映目标补偿设备在不同电网场景下的补偿特性,相比于传统的单一补偿性能指标结果,更能反映不同环境下补偿设备的综合补偿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补偿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 涉及一种确定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补偿性能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现代城市配电网呈现出多源、多变换和强非线 性的特征。各类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以及大容量冶炼负荷等的 推广应用,产生大量非线性、冲非线性、冲击波动性和随机分散扰动,使 得配电网电能质量面临严重威胁。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以静止无功发生 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Power Filter,APF) 为代表的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成为配电网电能质量治理与提升的重 要角色。然而由于配电网电能环境复杂,大量实验室环境测试中性能优良 的设备在现场应用中其治理效果甚微,甚至加剧了配电网电能质量的恶 化。其原因在于实验室检测中,其测试环境相对理想,未考虑不同电网场 景对设备的治理效果的影响。
传统的设备补偿性能评价指标通常为单一电网场景下的指标,缺乏对 设备接入不同电网场景的综合量化评估,从而难以反应设备投入实际复杂 配电网的治理效果暨对不同电网的适应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确定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补偿性 能的方法,包括:
对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的适应性指标,根据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 设备所处场景进行分级;
对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进行编号,获取编号集,并根据分级的适 应性指标对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进行补偿性能实测,获取测试指标的 实测数据;
对实测数据以预设等级进行评判等级的评级,并生成测试指标的评判 集;
确定编号集下实测数据相对于评判集的隶属度值,根据隶属度值获取 单一性能指标的评估矩阵;
获取测试指标相对于补偿性能的重要性,对重要性进行对比,获取对 比结果,并生成对比结果的判断矩阵;
确定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根据特征向量确定测试指 标的权重;
根据评估矩阵及测试指标的权重,确定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的补 偿性能。
可选的,适应性指标,包括:电压偏差、频率偏差、电压谐波及电压 不平衡。
可选的,测试指标,包括:设备能效、补偿度、响应时间和谐波发射 特性。
所述对重要性进行对比,获取对比结果包括:基于层次分析法对设备 能效、补偿度、响应时间和谐波发射特性相对于评估矩阵中的评估结果进 行重要性的两两比较,确定重要程度的分值,基于重要程度的分值获取比 较结果。
所述判断矩阵中的元素aij为各性能指标互相比较的结果。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确定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补偿性能的系统, 包括:
分级模块,对有源型电能质量治理设备的适应性指标,根据有源型电 能质量治理设备所处场景进行分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86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