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梁下反向对称悬拉控震的悬索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4837.0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4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宗峰;吕存杰;赵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1/02 | 分类号: | E01D11/02;E01D19/16;E01D1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4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向 对称 悬拉控震 悬索桥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梁下反向对称悬拉控震的悬索桥结构,包括梁体和桥塔,梁体上方设置有主缆,主缆与梁体之间通过吊杆连接,主缆经过桥塔顶端的索鞍之后锚固于桥跨两侧的地面上,梁体横向两侧下方设置有两道下悬索,下悬索通过下拉杆与梁体连接。本发明能有效控制大跨度梁体的振幅,当大跨度梁体的振幅受向下反向悬拉体系控制后,有效降低梁体振幅,使得桥梁的平顺性及行车安全得以保证,在未来大跨度悬索桥、斜拉桥梁及大跨度结构的使用中将有明显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梁下反向对称悬拉控震的悬索桥结构。
背景技术
悬索桥型是目前跨度最大的桥型,拱桥、斜拉桥等其余桥型跨度远小于悬索桥。悬索桥结构轻盈,是一种非常好的桥梁技术,但是受悬索桥自身结构特点限制,其桥梁跨度大,承力主要靠悬索承力,整个体系是柔性体系,当受到风荷载时,跨中振幅可以达到几十公分,振幅过大对行车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我国高铁近年来快速发展,高铁行驶速度快,对轨道平顺性要求高。当需要特别大的桥跨时候,尤其是当拱桥、斜拉桥等其余桥型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只能选择悬索桥。而悬索桥跨中振幅较大,超过高铁线路平顺性允许值,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即使选用悬索桥,桥梁跨度也大幅降低,因此限制了悬索桥的桥跨优点。受当前桥跨技术条件限制,当高铁选线时候,必须避开大的峡谷地形,增加线路长度,降低了高铁的优势,增加了工程造价。
目前需要将现有悬索桥加以改造,将跨中的宽幅振动限制为窄幅振动,以适应新的大跨度条件使用要求,为我国高铁的更好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梁下反向对称悬拉控震的悬索桥结构,对大跨桥梁的梁体振幅进行控制,以保证梁体的平顺性,达到行车安全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梁下反向对称悬拉控震的悬索桥结构,包括梁体和桥塔,梁体上方设置有主缆,主缆与梁体之间通过吊杆连接,主缆经过桥塔顶端的索鞍之后锚固于桥跨两侧的地面上,其特征在于:
梁体横向两侧下方设置有两道下悬索,下悬索通过下拉杆与梁体连接。
下悬索两端锚固于桥跨两侧的地面上。
下悬索在梁体横向两侧对称布置。
下悬索在梁体外侧的水平面内呈弧形,下悬索与梁体之间的水平距离自中部向两侧逐渐增大。
下悬索在梁体外侧的垂直面内呈弧形,下悬索与梁体之间的垂直距离自中部向两侧逐渐增大。
下悬索与梁体之间的下拉杆斜向布置,并位于横向平面内。
下拉杆的长度自中部向两侧逐渐增大。
相邻下拉杆之间的间距自中部向两侧逐渐增大。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技术成熟
整体荷载轻,梁下新增加的下悬索体系与现有悬索桥类似,整个力学模型及施工技术成熟。
(2)能有效控制梁跨中心上下振幅
悬索桥的跨度大,跨中梁部上下振幅大。如图4所示,当跨中梁体向上震动时,向下仅受梁体自身重力,并且梁体柔度较大,导致向上震动时候振幅过大。在增加了下悬索体系时,如图5所示,梁体受下悬索的牵制,无法向上大幅震动,将梁体振幅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使其能满足高标准的使用要求。
(3)能有效控制梁跨水平振幅
下悬索两侧向外,呈开口向外的两个弧形背靠背贴近,其形成一对对称反向张力向外拉着梁体,如图5所示,当梁体左右震动时,受反向张力限制,可有效降低其水平震动振幅,达到降低梁体形变,减少振幅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48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