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混凝土用再生骨料的化学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1931.4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43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寇长江;胡皓天;王芸芸;康爱红;肖鹏;吴正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0/02 | 分类号: | C04B20/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混凝土 再生 骨料 化学 处理 方法 | ||
1.一种沥青混凝土用再生骨料的化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再生骨料进行恒温、真空减压、震动的化学处理,其中化学处理试剂由正硅酸乙酯,乙醇,酸性溶液构成;其中恒温通过水浴加热实现,温度需达到30~60℃,用于保持溶液的温度和实现正硅酸乙酯水解条件;真空减压需要达到压强低于101325Pa的状态,用于加快化学试剂的渗透速度;震动频率为每小时一次,单次超声波震动时间需达到5分钟,用于分散 水解生成的纳米二氧化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凝土用再生骨料的化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学处理试剂利用正硅酸乙酯的水解反应,反应生成的纳米二氧化硅可对再生骨料内部孔隙与裂缝起到填充修复作用,并且能够与再生骨料表面薄弱砂浆层组成物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性能较好的水化硅酸钙,起到活化、填充残余砂浆表面孔隙作用,使之成为密实砂浆;而未水解的TEOS与沥青表面官能团相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用再生骨料的化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真空减压用于化学处理试剂快速渗透,对再生骨料内部进行有效的强化,用于避免正硅酸乙酯水解反应与火山灰反应仅发生在附着砂浆层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用再生骨料的化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震动条件用于水解反应的充分,减小酸性催化剂的用量,降低表面酸性物质稍的含量,增加骨料与沥青之间的粘结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用再生骨料的化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震动条件分散正硅酸乙酯水解产生的纳米二氧化硅,避免出现团聚现象。
6.一种沥青混凝土用再生骨料的化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正硅酸乙酯与乙醇混合配置成混合液;
步骤2、将稀盐酸加入混合液中作为水解反应所需的催化剂,并将化学处理液置于恒温水浴中并充分搅拌;
步骤3、将清洗风干后的再生骨料放入密闭容器中并将容器抽至真空或近似真空状态;
步骤4、将装有再生骨料的真空减压容器置于恒温水浴箱内,通过橡皮管引入化学处理液进入真空容器;
步骤5、对再生骨料进行化学处理,在保持反应温度的同时提供间断震动环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沥青混凝土用再生骨料的化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正硅酸乙酯与乙醇摩尔比为1:1~1.5,混合液搅拌时间为1~2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沥青混凝土用再生骨料的化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稀盐酸体积分数酸性溶液与正硅酸乙酯摩尔比为1:9~10,混合溶液PH=2~3,搅拌时间为3~5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沥青混凝土用再生骨料的化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化学处理液液面高出骨料50~60m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沥青混凝土用再生骨料的化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反应温度为30~60℃,化学处理时长为6~1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193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