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设计用室内下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1200.3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4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郭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3C1/122 | 分类号: | E03C1/122;E03C1/2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4511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设计 室内 下水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用室内下水结构,包括地面、连接管路、连通器以及下水管,所述连接管路位于地面的下方,并且连接管路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上方内部设有环形的固定槽,固定槽内部上方卡接有过滤斗,所述连接管路底端固定连接有连通器,连通器与连接管路之间相互连通,并且连通器下方固定连接有主下水管,以及连通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辅助下水管和第二辅助下水管。本发明在连接管路下方通过连通器连接有第一辅助下水管、第二辅助下水管以及主下水管三个下水管道,一来可以加快废水的排放速度,二来,一旦有一下水管道发生堵塞,通过连通器的作用,使其通过其他两个下水管道进行排放废水,避免了管道堵塞的困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设计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设计用室内下水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建筑设计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简单的说,建筑物要的是最后的使用功能,它有一定的要求,而建筑设计就是针对这些要求而创造出来的解决办法,解决的办法千变万化,而能够超乎原先设定的要求者,就是好的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室内下水结构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而现有的室内下水结构很容易发生堵塞的现象,并且堵塞后会造成废水回流,不利于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设计用室内下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设计用室内下水结构,包括地面、连接管路、连通器以及下水管,所述连接管路位于地面的下方,并且连接管路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上方内部设有环形的固定槽,固定槽内部上方卡接有过滤斗,所述连接管路底端固定连接有连通器,连通器与连接管路之间相互连通,并且连通器下方固定连接有主下水管,以及连通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辅助下水管和第二辅助下水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斗由过滤板、过滤槽、过滤网以及卡槽组成,卡槽与固定座内的固定槽相互卡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槽固定于过滤板的正下方,过滤槽位于过滤板的中间内部,并且过滤网固定于过滤槽的中间内部,所述过滤槽的直径与卡槽的直径相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板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竖直方向的连接柱,连接柱上端固定连接有下水挡环,并且连接柱位于下水挡环的左侧下表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水挡环表面设有多个下水孔,下水孔贯穿于下水挡环内部,并且下水挡环与地面保持相互水平。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下水管、第一辅助下水管和第二辅助下水管与连通器之间相互连通,并且主下水管、第一辅助下水管和第二辅助下水管的另一端通过管路固定件进行固定。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路固定件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红外探测器分别位于主下水管、第一辅助下水管和第二辅助下水管的管口正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连接管路内安装有过滤斗,使过滤斗过滤掉废水中一些大的垃圾物,防止垃圾物造成下水管道的堵塞,并且在连接管路下方通过连通器连接有第一辅助下水管、第二辅助下水管以及主下水管三个下水管道,一来可以加快废水的排放速度,二来,一旦有一下水管道发生堵塞,通过连通器的作用,使其通过其他两个下水管道进行排放废水,避免了管道堵塞的困扰,有利于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未经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12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