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8961.6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8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彬;江新乔;林晓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汇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室 后浇带 防水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定型网片(1),所述下定型网片(1)两端顶部均设置有止水板(2)以及下定型网片(1)两端侧面均贯穿设置有定位通孔(3);
所述定位通孔(3)内壁顶部两侧以及定位通孔(3)内壁底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所述第一安装槽(4)内侧滑动设置有升降卡块(5),所述升降卡块(5)顶部远离定位通孔(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所述第一弹簧(6)远离升降卡块(5)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槽(4)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止水板(2)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定位侧板(7),所述定位侧板(7)位于下定型网片(1)端部两侧,所述定位侧板(7)靠近下定型网片(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8),所述第二安装槽(8)内部滑动设置有定位滑块(9),所述定位滑块(9)远离定位通孔(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10),所述第二弹簧(10)与第二安装槽(8)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滑块(9)顶部远离第二弹簧(10)的一侧与定位滑块(9)底部远离第二弹簧(10)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卡槽(11);
所述第二弹簧(10)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柱(16),所述第二限位柱(16)一端与定位滑块(9)固定连接以及第二限位柱(16)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压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滑块(9)远离第二弹簧(10)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导向块(12),所述导向块(12)设置为半球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4)远离定位通孔(3)的一侧壁中心处开设有限位滑槽(13),所述限位滑槽(13)内侧滑动设置有第一限位柱(14),所述第一限位柱(14)端部与升降卡块(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侧板(7)远离下定型网片(1)的一侧底部固定贯穿设置有限位套管(15),所述限位套管(15)端部贯穿定位侧板(7)并延伸至第二安装槽(8)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柱(16)位于限位套管(15)内侧,且第二限位柱(16)与限位套管(15)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基部(18),所述地基部(18)顶部开设有凹槽(19),所述地基部(18)顶部以及凹槽(19)内壁上铺设有混凝土垫层部(20),所述混凝土垫层部(20)顶部由下至上依次铺设有防水卷材(21)、防水涂层(22)和无纺布(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23)顶部中心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弓形支撑板(24),两个所述弓形支撑板(24)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支撑垫(25)与止水带(26),所述下定型网片(1)位于两个弓形支撑板(24)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型网片(1)底部中心处固定设置有定位板(27),所述定位板(27)位于两个弓形支撑板(24)之间,所述止水板(2)顶部中心处固定设置有上定型网片(28)。
9.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地基部(18)表面进行开挖,进而形成凹槽(19),然后在地基部(18)顶部以及凹槽(19)内侧添加混凝土,并对混凝土进行整形,使得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垫层部(20),然后在混凝土垫层部(20)顶部由下至上依次铺设防水卷材(21)、防水涂层(22)和无纺布(23);
S2:首先将位于左侧的弓形支撑板(24)放置到无纺布(23)顶部中心处偏左位置,然后将支撑垫(25)放置到无纺布(23)顶部中心处,使得支撑垫(25)左侧壁与该弓形支撑板(24)贴合,然后将止水带(26)放置到支撑垫(25)的顶部,使得止水带(26)一端进入到弓形支撑板(24)侧面的槽内部,然后由右侧将另一个弓形支撑板(24)向左贴合,使得支撑垫(25)右侧壁与该弓形支撑板(24)贴合,此时两个弓形支撑板(24)呈对称设置;
S3:将下定型网片(1)放置到两个弓形支撑板(24)顶部,使得定位板(27)位于两个弓形支撑板(24)之间;
S4:将两个止水板(2)分别放置到下定型网片(1)两端的顶部,在进行止水板(2)的放置时,使得止水板(2)底部的两个定位侧板(7)分别位于下定型网片(1)端部的两侧,在止水板(2)的放置过程中,定位侧板(7)随着止水板(2)同步下降,当定位侧板(7)下降时,下定型网片(1)端部两侧对定位滑块(9)端部的导向块(12)进行挤压,导向块(12)受到挤压后通过定位滑块(9)对第二弹簧(10)进行挤压,此时第二弹簧(10)受压缩短,导向块(12)带动定位滑块(9)向第二安装槽(8)内部回缩,定位侧板(7)得以正常下降;
S5:当止水板(2)底部与下定型网片(1)端部贴合后,此时定位侧板(7)纵向方向上运动到设定位置,然后由横向方向上对止水板(2)进行推动,进而使得止水板(2)带动定位侧板(7)在横向方向上进行运动,在定位侧板(7)的横向运动过程中,当导向块(12)运动到定位通孔(3)的位置时,此时由于第二弹簧(10)的推动,定位滑块(9)推动导向块(12)进入到定位通孔(3)内侧,而操作人员再对止水板(2)进行推动时则会有较大阻力;
S6:此时操作人员可以对压板(17)进行推动,进而使得压板(17)通过第二限位柱(16)推动定位滑块(9)进入到定位通孔(3)内部,在定位滑块(9)运动的过程中,定位滑块(9)通过导向块(12)对升降卡块(5)进行挤压,进而使得升降卡块(5)沿着第一安装槽(4)的内壁向内滑动,而随着定位滑块(9)的运动,当限位卡槽(11)运动到与升降卡块(5)共线的位置时,升降卡块(5)在第一弹簧(6)的推动下进入到限位卡槽(11)中,进而完成锁定;
S7:随后,在止水板(2)的顶部对上定型网片(28)进行安装,进而形成后浇带;
S8:最后,向两个弓形支撑板(24)远离彼此的一侧填充混凝土,进而形成地下室底板,操作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汇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汇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896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