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骨痹的膝部隔姜灸特制灸盒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91207.4 | 申请日: | 202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7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孙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惠芳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膝部 隔姜灸 特制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隔姜灸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治疗骨痹的膝部隔姜灸特制灸盒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灸盒;所述灸盒为上下开口的盒体结构,灸盒贴附于施灸部位时与施灸部位形成一个容纳姜碎的空腔,灸盒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根绑带。本发明利用灸盒盛放姜碎,灸盒内部铺姜厚度达4‑5CM,不易烫伤患者,施灸过程中,灸盒通过绑带固定于患者身上,使患者活动不受限,施灸过程中温度可掌控在最舒适状态,灸后可持续发热5小时左右,舒适度增高,能够对膝关节疼痛、寒凉、屈伸不利等症状进行有效治疗;与传统隔姜灸对比,疗效优异、成本低廉、经济效益显著增高,迎合社会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姜灸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治疗骨痹的膝部隔姜灸特制灸盒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据统计,目前全球骨痹(骨性关节炎)患者有3.55亿人,我国中老年人发病率高,且呈年轻化和上升趋势,75岁以上老人患病率高达80%。
经调查,医院针灸系列各科室、风湿科、内科、骨科等都收治大量的骨痹患者,其中进入中医护理方案的科室有多个,传统隔姜灸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姜片易脱落,易烫伤;
(2)患者体位难以持久,活动受限;
(3)施灸面积为点,施灸穴位少;
(4)舒适度低;
(5)依从性低;
(6)满意度低;
(7)疗效差。
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用于治疗骨痹的膝部隔姜灸特制灸盒及其使用方法,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骨痹的膝部隔姜灸特制灸盒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骨痹的膝部隔姜灸特制灸盒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灸盒;所述灸盒为上下开口的盒体结构,灸盒贴附于施灸部位时与施灸部位形成一个容纳姜碎的空腔,灸盒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根绑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灸盒底部的前后两侧向上拱起形成弯曲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灸盒的内表面设置有防火层。
一种用于治疗骨痹的膝部隔姜灸特制灸盒及其使用方法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灸准备;
S2、施灸;
S21、涂药:涂药前将调和好的中药微微加热至40℃,然后均匀涂于施灸部位;
S22、铺纱布:将纱布覆盖在涂覆有中药的施灸部位上;
S23、放置灸盒:根据患者身材选择合适大小的灸盒,将灸盒置于患者的施灸部位并用绑带进行固定;
S24、铺姜碎:将姜碎置于灸盒之中,根据患者的耐热程度调整铺姜厚度;
S25、放置艾绒:将艾绒铺放在姜碎之上,并根据患者的耐热程度调整艾绒厚度;
S26、点燃施灸:点燃上、下两点施灸;
S27、更换艾炷:连续灸完3壮;
S28、观察:询问患者的温度感觉,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防止艾灰脱落,造成烧伤或毁坏衣物;
S29、灸毕:移去姜碎,用保鲜膜封闭施灸部位;
S3、施灸完成并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惠芳,未经孙惠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912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畜牧养殖用分隔栏
- 下一篇:一种水产养殖供氧投料一体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