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柱形电容器自动供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98276.0 | 申请日: | 202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2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袁静;陈伟;江菊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航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18 | 分类号: | B65G47/18;B65G47/88;B65G4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李顺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陵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形 电容器 自动 供料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电容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圆柱形电容器自动供料系统;包括输送带和对称分布在输送带两侧的壳体槽和内芯槽,所述壳体槽和内芯槽内侧靠近输送带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自动门;本发明通过在壳体槽和内芯槽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压力传感器的自动门,当有自动门上的压力传感器无法检测到压力时,表明当前自动门上没有夹持原材料,即此处的原材料缺失,此时,控制器不仅控制当前自动门处于静止状态,也控制另外一个自动门处于静止状态,不再进行原材料的投放,同时控制输送带停止工作,待工作人员补充原材料后,再进行工作,不会造成工位处原材料的堆积,同时不会造成输送带空运,降低了电力资源的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容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圆柱形电容器自动供料系统。
背景技术
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就构成了电容器;当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加上电压时,电容器就会储存电荷。电容器的电容量在数值上等于一个导电极板上的电荷量与两个极板之间的电压之比。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基本单位是法拉(F)。在电路图中通常用字母C表示电容元件;电容器在调谐、旁路、耦合、滤波等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晶体管收音机的调谐电路要用到它,彩色电视机的耦合电路、旁路电路等也要用到它;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数码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平板电视(LCD和PDP)、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产销量持续增长,带动了电容器产业增长。
由于现有的圆柱形电容器在在进行装配时,都是将壳体和内芯通过输送带进行传送,工作人员再从输送带上拿取一个壳体和一个内芯进行装配,如果发生其中一种原料缺失时,则需要将输送带上的原材料取下,等待缺失的原材料被放在输送带上传送过来后,再进行装配,不仅造成工位处的原材料堆积,而且会造成输送带空运,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柱形电容器自动供料系统,其能够避免一种原材料的缺失而造成另一种原材料堆积,进而造成输送带空运现象的发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柱形电容器自动供料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柱形电容器自动供料系统,包括输送带和对称分布在输送带两侧的壳体槽和内芯槽,所述壳体槽和内芯槽内侧靠近输送带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自动门,自动门由前门和后门两部分组成,且前门和后门均通过液压杆控制移动,前门和后门相对的一面上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壳体槽和内芯槽底部均固连有支腿,所述壳体槽和内芯槽远离输送带的一端的高度比靠近输送带的一端的高度高;工作时,由于现有的圆柱形电容器在在进行装配时,都是将壳体和内芯通过输送带进行传送,工作人员再从输送带上拿取一个壳体和一个内芯进行装配,如果发生其中一种原料缺失时,则需要将输送带上的原材料取下,等待缺失的原材料被放在输送带上传送过来后,再进行装配,不仅造成工位处的原材料堆积,而且会造成输送带空运,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因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是如何避免一种原材料的缺失而造成另一种原材料堆积,进而造成输送带空运现象的发生;具体采取的措施及工作过程如下:通过在壳体槽和内芯槽上分别设置有安装压力传感器的自动门,壳体槽上的自动门能够夹持壳体,内芯槽上的自动门能够夹持内芯,当两个自动门上的压力传感器都检测到压力时,此时控制器控制自动门打开,同时控制输送带工作,使两个自动门每次都进行不同原材料的单个投放,即每次壳体槽和内芯槽都落下一个壳体、一个内芯,方便进行装配;当有自动门上的压力传感器无法检测到压力时,表明当前自动门上没有夹持原材料,即此处的原材料缺失,此时,控制器不仅控制当前自动门处于静止状态,也控制另外一个自动门处于静止状态,不再进行原材料的投放,同时控制输送带停止工作,待工作人员补充原材料后,再进行工作,不会造成工位处原材料的堆积,同时不会造成输送带空运,降低了电力资源的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航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航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82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UV搭载布放回收装置
- 下一篇:早期肺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系统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