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儿童约束系统的儿童座椅安全带主动式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4145.0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1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曹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安用座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8 | 分类号: | B60N2/28 |
代理公司: |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闫方圆 |
地址: | 21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儿童 约束 系统 儿童座椅 安全带 主动 控制 方法 | ||
1.基于儿童约束系统的儿童座椅安全带主动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构建儿童约束系统,包括记录存储儿童处于危险状态下的安全带零点位置、正常状态下的安全带佩戴位置、正常状态下安全带佩戴位置;
步骤(B),根据儿童约束系统配合汽车行驶状态,建立儿童座椅安全带主动式控制模式,包括汽车正常行驶控制模式、汽车主动刹车控制模式、汽车紧急加减速度控制模式、汽车并线辅助控制模式和汽车倒车雷达预警控制模式;
步骤(C),儿童正常乘坐在儿童座椅后,根据儿童约束系统记录且存储儿童正常乘坐下的安全带零点位置、车辆正常行驶状态下安全带佩戴位置,儿童座椅根据汽车行驶状态自动选择对应的儿童座椅安全带主动式控制模式进行安全带主动式控制,
其中,步骤(A),所述安全带零点位置为儿童正常乘坐的情况下,危险状态下安全带的收紧位置,该安全带零点位置是根据儿童自身体型调节且通过安全带上的压力传感器确定位置;所述正常状态下安全带佩戴位置为安全带到达安全带零点位置后电机回转设定的安全值距离,为儿童正常乘坐的情况下,安全带和儿童自身存在特定的舒适距离,
步骤(B),所述汽车主动刹车控制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B11),当汽车主动刹车信号触发儿童座椅安全带的汽车主动刹车控制模式;
(B12),儿童座椅控制系统立刻控制电机驱动器收紧安全带,使安全带快速达到安全带零点位置,达到收紧安全带及时保护儿童安全的目的;
(B13),儿童座椅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汽车主动刹车信号,若汽车主动刹车信号消失且经历2-3s的延时时间后,儿童座椅控制系统控制电机驱动器松开安全带,使安全带返回到正常状态下安全带的佩戴位置;
步骤(B),所述汽车紧急加减速度控制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B21),儿童座椅控制系统实时开启陀螺位置传感器、加速度监测功能,并将陀螺位置传感器、加速度监测的实时数据值与陀螺位置传感器、加速度监测预设值做实时比对;
(B22),当陀螺位置传感器和加速度监测的实时数据值任一项超出或等于陀螺位置传感器、加速度监测预设值的10%,儿童座椅控制系统立刻控制电机驱动器收紧安全带,使安全带快速达到安全带零点位置,达到收紧安全带及时保护儿童安全的目的;
(B23),当螺位置传感器和加速度监测的实时数据值全部低于陀螺位置传感器、加速度监测预设值的10%且保持2-3s的时间,儿童座椅控制系统控制电机驱动器松开安全带,使安全带返回到正常状态下安全带佩戴位置;
步骤(B),所述汽车并线辅助控制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B31),儿童座椅控制系统开启微波雷达监测功能,实时监测车辆是否发出微波雷达信号;
(B32),当检测到车辆发出的微波雷达信号后,儿童座椅控制系统立刻控制电机驱动器收紧安全带,使安全带快速达到安全带零点位置,达到收紧安全带及时保护儿童安全的目的;
(B33),当检测到车辆发出的微波雷达信号消失后,且保持2-3s的时间,儿童座椅控制系统控制电机驱动器松开安全带,使安全带返回到正常状态下安全带佩戴位置;
步骤(B),所述汽车倒车雷达预警控制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B41),儿童座椅控制系统开启倒车雷达预警监测功能,实时监测车辆是否发出倒车雷达预警信号;
(B42),当检测到车辆发出的倒车雷达预警信号后,儿童座椅控制系统立刻控制电机驱动器收紧安全带,使安全带快速达到安全带零点位置,达到收紧安全带及时保护儿童安全的目的;
(B43),当检测到车辆发出的倒车雷达预警信号消失后,且保持2-3s的时间,儿童座椅控制系统控制电机驱动器松开安全带,使安全带返回到正常状态下安全带佩戴位置,所述电机回转的距离可调,该范围适用于新生儿-18KG的儿童,其中,步骤(B),所述汽车正常行驶控制模式为汽车正常行驶状态下,安全带位于正常状态下的安全带佩戴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安用座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安用座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414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