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蝎子缝传感器的用于数控机床的仿生对刀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99701.0 | 申请日: | 2020-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5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韩志武;孟宪存;张昌超;王可军;张俊秋;刘林鹏;李玉姣;薛浩;王大凯;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15/22 | 分类号: | B23Q15/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刘芙蓉;王永文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蝎子 传感器 用于 数控机床 仿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蝎子缝传感器的用于数控机床的仿生对刀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内杆、位于所述壳体外的触头;所述壳体与所述触头相对位置设置有开口,所述内杆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触头连接,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开口一端设置有仿生裂纹传感器装置,所述仿生裂纹传感器装置包括:仿生裂纹传感器、与所述仿生裂纹传感器对应的触发器。触头位于壳体外,在移动仿生对刀器时可以接触到待加工件,一旦触头接触到待加工件,则会带动内杆移动从而使得仿生裂纹传感器与触发器相接触,也就是说触发器触发了仿生裂纹传感器发出信号,从而确定待加工件的位置,实现对刀。由于采用仿生裂纹传感器感应触头与待加工件的接触,提高了对刀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控加工刀具对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蝎子缝传感器的用于数控机床的仿生对刀器。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本身的精度高、生产率高,所以普及率也越来越高,机床对刀器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对刀是数控设备必须的操作过程,在数控机床的使用中,需要定义坐标,以此来简化程序的运行。
现有技术中,现在对刀操作中,主要有接触式对刀及非接触式对刀两种方法。接触式对刀存在以下缺点:手工操作效率低、精度低、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蝎子缝传感器的用于数控机床的仿生对刀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刀存在精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蝎子缝传感器的用于数控机床的仿生对刀器,其中,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内杆、位于所述壳体外的触头;所述壳体与所述触头相对位置设置有开口,所述内杆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触头连接,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开口一端设置有仿生裂纹传感器装置,所述仿生裂纹传感器装置包括:仿生裂纹传感器、与所述仿生裂纹传感器对应的触发器;所述仿生裂纹传感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触发器与所述内杆连接,或者所述仿生裂纹传感器与所述内杆连接,所述触发器与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的基于蝎子缝传感器的用于数控机床的仿生对刀器,其中,所述仿生裂纹传感器包括:XY向子传感器和/或Z向子传感器,所述触发器包括:XY向触发器和/或Z向触发器;所述XY向子传感器和所述XY向触发器围绕所述内杆设置,所述Z向子传感器和所述Z向触发器位于所述内杆的中心线上;所述XY向子传感器和所述Z向子传感器均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XY向触发器与所述Z向触发器均与所述内杆连接。
所述的基于蝎子缝传感器的用于数控机床的仿生对刀器,其中,所述触头包括:XY向触环和/或Z向触头;所述XY向触环围绕所述内杆设置,所述Z向触头位于所述内杆的中心线上。
所述的基于蝎子缝传感器的用于数控机床的仿生对刀器,其中,所述仿生裂纹传感器包括:柔性基板、设置在所述柔性基板上的导电层,所述柔性基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仿生裂纹。
所述的基于蝎子缝传感器的用于数控机床的仿生对刀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套设在所述内杆外的外杆。
所述的基于蝎子缝传感器的用于数控机床的仿生对刀器,其中,所述外杆背离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内杆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的限位环;所述限位槽的宽度大于所述限位环的宽度。
所述的基于蝎子缝传感器的用于数控机床的仿生对刀器,其中,所述底座与所述外杆采用螺纹连接。
所述的基于蝎子缝传感器的用于数控机床的仿生对刀器,其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仿生裂纹传感器装置连接的蓝牙模块。
一种对刀方法,其中,采用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蝎子缝传感器的用于数控机床的仿生对刀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仿生对刀器安装到数控机床上,并固定待加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9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