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解码装置、编码装置、解码方法、编码方法、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80563.1 | 申请日: | 201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0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河岛拓也;江原宏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弗朗霍弗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
主分类号: | G10L19/028 | 分类号: | G10L19/028;G10L19/26;G10L21/0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邸万奎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码 装置 编码 方法 终端 以及 基站 | ||
本发明的解码装置是,将对规定的频率以下的低频频谱编码后的核心编码数据和对规定的频率以上的高频频谱基于核心编码数据编码后的扩展频带编码数据进行解码的解码装置(100),包括:将核心编码数据解码后的核心解码频谱的振幅以核心解码频谱的振幅的最大值进行归一化并生成归一化频谱的振幅归一化单元(103);生成噪声频谱的噪声生成单元(104);对归一化频谱进行与噪声频谱的加法运算而生成噪声加法运算归一化频谱的第1加法运算单元(105);以及使用噪声加法运算归一化频谱,将所述扩展频带编码数据解码,并生成噪声加法运算扩展频带频谱的扩展频带解码单元(106)。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2月6日,申请号为201580002275.1,发明名称为“解码装置、编码装置、解码方法、编码方法、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语音信号等解码或编码以降低语音信号和音乐信号(以下,假定为语音信号等。)的音乐噪声的技术。
背景技术
将语音信号等以低比特率进行压缩的语音编码技术,是实现移动通信中的电波等的有效利用的重要技术。而且,近年来对通话语音的质量提高的期待不断增长,期望实现现场感强的通话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频带宽的语音信号等以高比特率编码即可。可是,这种手段(approach)与电波和频带的有效利用相反。
作为将频带宽的信号以低比特率高质量地编码的方法,有将输入信号的频谱分割为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的2个频谱,高频频谱置换为复制的低频频谱,即通过将高频频谱以低频频谱替代,使整体的比特率降低的技术(专利文献1)。
基于这样的技术,鉴于高频频谱相对于低频频谱来说能量的偏差小的特性,有对每子带将低频频谱进行归一化(平坦化)后取与高频频谱之间的相关的技术。根据该技术,能够防止直接复制峰值性高的低频频谱造成的音质劣化。可是,在这种技术中,起因于低频频谱以离散的脉冲序列来表现,在估计离散的脉冲序列的包络的方法中有与本来的输入信号的包络偏离这样的缺点。因此,提出取代该归一化方法,对每个子带以离散的脉冲的最大振幅值进行归一化的方法(专利文献2)。
图11是专利文献2记载的编码装置。在这样的编码装置中,输入信号在时间-频率转换单元1010被转换为频域的信号,被作为输入信号频谱输出,同时输入信号频谱的低频部分在核心编码单元1020编码后被作为核心编码数据输出。然后,将核心编码数据解码,生成核心编码低频频谱,将该频谱在子带振幅归一化单元1030中以样本的振幅的最大值进行归一化,生成归一化低频频谱。然后,求与归一化低频频谱之间的相关值为最大的输入信号频谱的高频部分的频带、这样的频带中的归一化低频频谱和输入信号频谱的高频部分之间的增益,将它们在扩展频带编码单元1060中编码,作为扩展频带编码数据输出。
图12是与上述对应的解码装置。编码数据在分离单元2010中被分离为核心编码数据和扩展频带编码数据,核心编码数据在核心解码单元2020中被解码,生成核心编码低频频谱。核心编码低频频谱在子带振幅归一化单元2030中,进行与编码装置侧同样的处理、即用样本的振幅的最大值进行归一化,生成归一化低频频谱。然后,使用归一化低频频谱,在扩展频带解码单元2040中将扩展频带编码数据解码,生成扩展频带频谱。
此外,如图13那样,还公开了按照峰值性的强度,将用样本的最大值进行归一化的子带振幅归一化单元1030和用样本的频谱功率的包络进行归一化的频谱包络归一化单元7020切换来进行归一化的技术。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用样本的最大值进行归一化的技术,在低频频谱稀疏的情况下,即在仅一部分的样本的振幅值较大、其他的样本的振幅值大致为零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即,根据专利文献2的技术。即使是稀疏的频谱,也抑制振幅过大的频谱的发生(均匀化),能够得到特性平坦的归一化低频频谱(平滑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1-521648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弗朗霍弗应用研究促进协会,未经弗朗霍弗应用研究促进协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805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