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角度交叉隧道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7785.1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6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民;康芮;朱麟晨;舒东利;王磊;廖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14;E21D11/00;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林秋雅 |
地址: | 61003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度 交叉 隧道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角度交叉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上方隧道施工至交叉段后,开挖所述上方隧道的交叉段,施作所述上方隧道的交叉段的拱墙初期支护;步骤二:从所述上方隧道向下间隔施作支撑桩,所述支撑桩包括位于下方隧道的交叉段内的第二支撑桩,以及位于下方隧道的交叉段两侧的第一支撑桩;步骤三:施作所述上方隧道的交叉段的二次衬砌;步骤四:待所述上方隧道的交叉段的二次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对所述下方隧道的交叉段进行超前支护;步骤五:开挖所述下方隧道的交叉段,在每次暴露出所述第二支撑桩后,依次对所述第二支撑桩在所述下方隧道范围内的桩身进行截桩处理,并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小角度交叉隧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修建铁路、公路等工程经常会遇到立体交叉隧道工程,此类工程的修建一般遵循两个原则,其一是尽量保证上下两座隧道垂直或大角度相交,减少相互影响段落的长度;其二是先施工下方隧道再施工上方隧道,如此在施工上方隧道的时候,不会对下方隧道产生较大的影响,反之,若先施工上方隧道再施工下方隧道,则在开挖下方隧道时会导致已经施作的上方隧道产生下沉的不利后果。但在工程实际中由于大施组安排等原因往往难以遵循上述这两个原则,当上下两座隧道交叉角度较小(小于45度),且必须先施工上方隧道再施工下方隧道时,现有的施工方法无法施工出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的隧道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小角度交叉隧道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角度交叉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上方隧道施工至交叉段后,开挖所述上方隧道的交叉段,施作所述上方隧道的交叉段的拱墙初期支护;
步骤二:从所述上方隧道向下间隔施作支撑桩,所述支撑桩包括位于下方隧道的交叉段内的第二支撑桩,以及位于下方隧道的交叉段两侧的第一支撑桩;
步骤三:施作所述上方隧道的交叉段的二次衬砌;
步骤四:待所述上方隧道的交叉段的二次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对所述下方隧道的交叉段进行超前支护;
步骤五:开挖所述下方隧道的交叉段,在每次暴露出所述第二支撑桩后,依次对所述第二支撑桩在所述下方隧道范围内的桩身进行截桩处理,并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
本发明通过在交叉段范围内设置第二支撑桩,从而可以在下方隧道开挖过程中有效支撑上方隧道,减少下方隧道开挖过程对上方隧道的影响,减少上方隧道的下沉变形,在下方隧道开挖完成后对所述第二支撑桩进行截桩处理,从而不影响隧道的正常施工和运行。且截桩以后的第二支撑桩仍能连接下方隧道的初期支护和上方隧道,并有效支撑上方隧道,减少上方隧道的下沉变形。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施工方法,可以在上下两座隧道小角度相交,且先施工上方隧道再施工下方隧道的情况下,施工出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的隧道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二中,沿着所述下方隧道的横向间隔设置至少两排所述第二支撑桩,相邻两排所述第二支撑桩之间间隔2m-4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五中,开挖所述下方隧道的交叉段时,每次开挖进尺为2m-4m。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五中,每次开挖并截桩完成后,施作初期支护型钢,所述初期支护型钢与所述第二支撑桩固定连接,并喷射混凝土完成初期支护。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五中,所述施作二次衬砌包括在交叉段开挖过程中,每隔4m-8m依次施作第一层钢筋混凝土衬砌,以及在交叉段全部开挖完成后,对所述下方隧道的交叉段施作第二层钢筋混凝土衬砌。通过施工二次衬砌,对所述第二支撑桩进一步形成托举,且施作两层钢筋混凝土衬砌,进一步提高下方隧道的支护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77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